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人工智能时代与全球化格局变化为历史背景,赋予了新文科特殊的历史使命。当前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各领域知识融通的趋势日益加强,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史哲深度融通,就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在传统戏曲与现代小说的关联中,两者既显示出各自的艺术个性,有着不同的文化姿态和命运,同时又相互影响,呈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和贯通。传统戏曲和现代小说的交叉融合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二者的研究开拓了文学和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的意义。

小说和戏剧作为文学体裁的两种类型,在文学发展史上彼此影响,古代的小说和戏曲,相互依托、共生共存,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小说和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次相融互补,因此,小说被李渔视为“无声之戏曲”,二者共同点缀中外文学的璀璨历史。戏曲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戏曲文化在民众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千年的积淀流转中,戏曲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是传统文化的侵淫浸润的结果。“听戏”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其间传递的价值观更是成为中国人文化血液的一部分而世代相传。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对待戏曲文化的态度上,不再执着于精英视角的文化批判,而把视野放在作为传统文化核心戏曲的欣赏与认同上。张爱玲、白先勇、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对戏曲是由衷地热爱,他们认为戏曲有一种“浑朴含蓄”的好处,蕴含着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现代作家利用戏曲转换和还原自己对现代性的感悟和思考,他们是受戏曲情境的激发引起创作的。戏曲不再是零星出现在小说文本中的散状点缀,开始有计划、有象征意味地出现在小说中。小说主动、有意地利用、模拟戏曲材料,采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使之成为小说叙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西北地方戏剧中,以秦腔最为著名,成为他们接触与想象外面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章中,西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黄土地莽阔浑厚的地理环境,一直被评论家认为是西部文学兴盛的缘由。我们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地域的因素,忽视了地方戏曲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然而深入到西部作家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以秦腔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和西部独特的人格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一些,当然也有西部文化对作家的影响。戏曲秦腔进入西北当代小说,作家以纯粹的民俗学眼光去审视笔下的民俗文化生活,从而在思想和审美两个层面,凸现出民俗文化对于作家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使其写作于内在的质地和品性上显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本著作以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二者在生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关系形态和关系现象,梳理小说与戏曲之间故事题材的沿袭关系,考索同一或同类故事题材在小说和戏曲间的流变轨迹,探讨小说与戏曲共有的艺术特性等。将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研究视为两个文类关系的研究,借用传统戏曲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秦腔与当代小说之间的交叉关系。通过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相结合,用于分析秦腔与当代西部文学文本之间的“跨文本”互文现象、内部结构的互文现象,以及形式互文现象产生的原因、互文现象对小说文本意义造成的影响。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著作在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钩沉、梳理当代西北作家创作文本中的秦腔资料。现代小说中关于戏曲的描写,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戏曲活动的忠实记录,在戏2曲资料大量湮没的情况下,这些记录描写弥足珍贵。著作对于重新理解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启示,在丰富的史料中,呈现出新锐的问题意识,无论在传统戏曲层面,还是当代西北作家创作研究层面,均有重要贡献。

(2)著作认为小说文本与秦腔内容建立起了互文关系,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文本的母题互文,结构互文,美学风格互文是著作的重点研究内容。作者抓住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中十分重要、持续至今的疑难问题,解析它们在实验探索中的创新呈现。尤为可贵的是,论著视野宏阔,以作家作品为引证实据,文本分析恰当贴切。

(3)著作为构建完善的戏曲与现代作家作品互文批评体系积累经验。在对秦腔与西部文学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专题个案分析基础上,建构相对宏观的戏曲与文学互文批评体系,为进一步构建成熟、完善的现代小说互文研究理论体系进行尝试性探索,积累研究经验。

(4)著作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微观的现实细察,论述当代作家陈彦与庄周传统与佝偻承蜩的关系,陈彦透过民间的镜像来观照中国历史、现实与传统,是在戏曲搭建中被“激发”的民间。戏曲秦腔无意中展示了乡土文化在城市文明进程中不断变化、革新甚至缩减、消亡的过程,揭示当下乡土叙事题材大小互见的新元素,为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的研究开拓新境。

(5)作者以“引文式”的研究方法,对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的创作关系进行考察与辨析,阐明戏曲秦腔对当代西北作家的影响,打通古今、视野开阔,既有对文学史宏大命题的精准聚焦,又考察具体文本中的微妙细节,阐明传统戏曲和现代小说始终是互动建构的文学共同体。文风诚恳平实,为当代文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与新范式。

本著作探讨以戏曲为主的“传统声音”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分析其对当代西北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以及它带给现代社会及其当代小说的冲击。既从宏观系统的角度以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为主体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深入探讨前因后果,这是对以往零散研究的突破,为西部文学经典的当代接受及传播提供理论参考。总体来说,《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研究》具有大视野,不只针对单篇、单部小说进行局部的微观讨论,是对秦腔与中国西部文学的整体的、宏观的研究专著。

王亚丽以翔实的资料为论证依据,在总体背景下和论题导引下对个案作家进行了准确细致的分析,由此把握到当代西北作家创作与秦腔艺术关系特征及其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这一学科领域,表现出科学的研究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学风,值得肯定。书中有不少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值得珍视的,希望她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在区域文学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是为序。

李继凯

2023年11月10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