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论丛(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追逐梦想 坚韧前行

——写在《白鹿塬论丛》第二辑开卷之前

周延波[1]

物换星移,周期复始。在不知不觉又异常紧张的忙碌中,我们的《白鹿塬论丛》第二辑将要问世、接受读者的评判了!

此时,我首先要回顾第一辑出版后的情况——喜悦、感谢又意外!忆昔一年前,第一辑出版之初,如同对待一个新降生的婴儿一样,心态丰富多彩:既抱着欣喜的心情期待“她”无病无灾,茁壮成长,又担心“她”遭受哪怕一点点儿的风寒燥热!现在可以告慰专家、读者的是: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诞生的《白鹿塬论丛》第一辑,秉承主流意识的指导,得益于校内外专家、学者、读者的指导和爱护,经受了疫情风霜的吹打,也经历了国际风云的变幻,还经历了国内某些困难景象的撕扯,最终获得了比较一致的鼓励和肯定,特别是京城诸家媒体的溢美高评,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白鹿塬论丛》,了解了主办学校西安思源学院,了解了大西北和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与现代化研究基地;也使作为地名的白鹿原和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白鹿原》更广为人知!更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其博大严谨,以其高水平高标准,不仅让敝刊在全国的学术辑刊研讨会上发言,介绍我们的办刊“经验”,扩大了后来者在同行先进中的影响;更鼎力推荐敝刊进入中国知网,使《白鹿塬论丛》及时地登上了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平台!

历史和时间曾无情地淘汰了许多辉煌灿烂,更残酷地扼杀了无数筚路蓝缕的先驱和含苞未放的花蕾。相比之下,《白鹿塬论丛》已经度过了寒风料峭的早春二月,开始拥抱温暖的“万古人间四月天”。在本刊的发刊词中,我把《白鹿塬论丛》的降生比喻为“一缕草野清风,一声稚嫩的鸣叫”。当时之所以这样描述,其实就是心底“无底”,为《白鹿塬论丛》问世后能持续多久而担心。现在看来,似乎可以少安毋躁。而且,这缕清风,这声鸣叫,将继续以蕴含中华民族万古沧桑的白鹿原为依托,开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在海外中华儿女中引发热烈反响》,《光明日报》2023年6月5日。的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学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尽绵薄。

因此,现在我们还没有放声高歌的资格,更没有侥幸取胜的心理,而是深感责任重大,又以谦卑之心,认真编辑了即将呈现于读者面前的《白鹿塬论丛》第二辑。对于内容本身,毋庸我在此赘言,读者们自会评点臧否,但是作为主办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我不能不对本辑的作者及所在单位表示感谢。根据目录顺序,请下列作者接受我崇高的敬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周少来、赵秀玲,清华大学的金富军,南京大学的沈卫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吴霓、杨定玉及王珏,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忠,云南师范大学的张睦楚,澳门大学的朱寿桐,暨南大学的宋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兆胜,凤凰出版集团的蔡晓妮,江苏师范大学的苏煜,南京师范大学的胡正强及于淑娟,广西师范大学的杨茂庆及西南大学的柴恋琪,湘潭大学的甘振军以及张慕洋,苏州大学的池子华,新华通讯社的葛玮。正是由于这些名校名院名媒名社专家名流的高看和支持,才有了第二辑作者的豪华阵容和作者单位的威武集合,我们也才有了充实的底气!在此,我还要感谢本校的作者。当然,相对于上述专家的稿件水平,他们的文章难免相形见绌,但是,我相信他们会不断提高。

其实,作为《白鹿塬论丛》学术辑刊的负责人,我更看重作者文章的学术水准和原创品格,重视他们作品中散发出的思想火花和学术光芒!其中的名言谠论,有的真可谓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同时,我还要向本刊的顾问张海鹏、周洪宇、丁帆、孙麾等学界耆宿致敬!你们的释疑解惑,驱除了办刊的云遮雾障;你们的高远学识,更是我们汲汲以求的学术标杆。我还要向编委元青教授等专家致敬,感谢你们的具体指导和精心维护!

《典论·论文》云:“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后为魏文帝的作者曹丕,荣耀贯其一身,如此评价文章之重要,获得了两千年来的广泛认可。他能出此高迈之论,当然有其不一般的学术文化背景,另外也可能与其“站位”显赫有关,故一般人可能也不会望其项背。但历史上在书山文海登顶扬波的,也绝非一径一舟,为此宏大的“伟业”“盛事”帮忙帮闲的,向来也络绎不绝。笔者忝为名校出身,未能专注寄身于翰墨,也不求声名自传于后,但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作为边缘的文化人,诚愿为一心向学的莘莘学子提供现代书桌,还乐意为下笔千言的学术大咖提供各抒己见的风雅论坛,为投稿无门的后进新秀提供平等的学术擂台!

“八方风雨会中州”,在此借用刘禹锡的诗句并延伸扩展其意:竭诚欢迎和感谢一切关注《白鹿塬论丛》和敝校的专家学者,嘉惠新作,寄诗以亲,畅所欲言,唯陈言之务去,必为情而造文!让我们一起追逐梦想,为《白鹿塬论丛》更上一层楼,继续坚韧前行!

2023年9月


[1] 周延波,湖北光化人,西安思源学院校长、教授。“全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