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习俗中的传承
习俗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独有认识,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习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对其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整合人们的文化观念,使人们对某种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集市民俗作为麻山苗族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在史诗的创世部分有所体现。史诗的创世部分讲述了天地的形成,“火不当扶十二个太阳到十二个集市转动,火不当抬十二个太阳在十二个集市轮回。火不当造出勒咚白茫茫,火不当造成天外空荡荡”[28],其中“勒咚”是由九根柱子撑起的空间,深刻体现了麻山苗族对宇宙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传统习俗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民族风格,寄托着种种民族精神,亦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此外,禁忌亦是文化的传递者,万建中认为有人类就有禁忌,因为禁忌的观念和民俗是伴随人类一同出现的[29]。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由对自然的探索产生了自然崇拜,因崇拜而恐惧,因恐惧而害怕祸害,为躲避祸害而产生了各种禁忌。人们希望通过恪守禁忌这样的方式来躲避祸害,或者以此种顺从的形式来将自然界的异己力量化为己用,形成了早期的禁忌形式。禁忌也是人类在面对危险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本能行为。禁忌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观念习俗中,与早期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关。在麻山,有关于“嘿”的传说,“嘿”是一种体型矮小的人,他们充满智慧,力大无穷,与史诗中所讲述的“嘿”是同一物种。史诗对“嘿”的定义为,“苗语Heid的音译,指另一类型的人,嘿的体型要比正常的人小得多,不会生育繁衍,但嘿的智慧无穷、力量无边”[30]。在麻山腹地,有一个山洞被认为是“嘿”的埋葬地,且被视作禁地而不允许人类进入。有一青年违反禁令,而后因疾病去世,被当地的人们视作与违反禁令有关,于是更加坚定了禁令的有效性,从此再无人敢违背禁令进入山洞。这种对禁令的遵从,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民族风格,寄托着种种民族精神,亦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