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亚鲁王》史诗类型的探讨

《亚鲁王》被发现伊始,被认为属苗族古歌,在冯骥才先生组织工作组赴麻山之时,也是以活态口承史诗称谓的。截至2009年首篇学术论文发布[19],至余未人先生2010年定义《亚鲁王》是口传英雄史诗[20],再到刘锡诚先生在国家非遗名录评审会上将《亚鲁王》定位为英雄史诗,认为它与已知的许多游牧民族的英雄史诗不同,是一部原始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佳构[21],作为英雄史诗的《亚鲁王》被学界认同。值得关注的是,《亚鲁王》的史诗类型划分仍有商榷之声,这源于南方史诗的研究中,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往往并非遵循线性的历史轨辙,而是错综复杂的交织状态,与北方英雄史诗和国外英雄史诗叙述英雄武功的单一表现形式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尽管南方史诗研究的多重理论尝试较多,但术语范畴内的非典型性仍然存在[22]。同时,目前赞同以叙事主题和口头程式为划分范畴的史诗分类方法[23]被广泛认同,朝戈金[24]先生便有专文论证,《亚鲁王》兼具创世、征战、迁徙三种史诗类型,认为其当属于复合型史诗,并定论为中国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复合型史诗[25]。伴随田野调查的深入、东郎普查的完成及翻译规范的完善,多向度考察其学术价值和总结出的学理终将超越史诗类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