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我考上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五月的长沙已经热得像蒸笼。陈晓阳抹去额头的汗水,再次检查投影仪连接。今天是省级大学生支教项目决赛现场,他和苏晴代表团队在湖南大学报告厅进行答辩。

“别紧张,“苏晴递给他一瓶冰水,“我们的方案准备得很充分。“

陈晓阳点点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珠顺着瓶身滑下,在他浅蓝色衬衫上留下深色痕迹。这是赵家豪坚持借给他的“战袍“,说是能增加可信度。

台下陆续坐满了评委和观众。陈晓阳认出了几位来自省教育厅的官员,还有几所大学的教授。他的胃部开始绞痛,像有一群蝴蝶在扑腾。

“接下来有请湖南师范大学'萤火虫'支教团队,他们的项目是'乡村学生学业帮扶网络'。“主持人的声音在会场回荡。

苏晴轻轻捏了捏陈晓阳的手腕:“到我们了。“

站在聚光灯下,陈晓阳起初声音有些发抖。但当他讲到寒假在家乡中学遇到的刘强,讲到如何通过线上平台连接大学生志愿者和乡村学生时,语言变得流畅起来。那些数字和案例早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百分之四十三的乡村学生因为无人辅导而放弃难题;百分之七十二的乡村教师反映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他们的试点项目如何让一所乡镇中学的本科上线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

苏晴则从容地应对评委的技术提问,解释他们设计的评估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她的声音清亮而自信,引用最新研究数据时如数家珍。

答辩结束,掌声持续了很久。陈晓阳和苏晴回到座位,十指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等待结果公布。

“...二等奖,湖南师范大学'萤火虫'团队!“

领奖台上,陈晓阳捧着沉甸甸的奖杯,闪光灯刺得他睁不开眼。台下,苏晴跳着向他挥手,脸颊因兴奋而泛红。

庆功宴设在湘江边的一家餐厅。团队成员喝了点啤酒,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暑假就要实施的计划。陈晓阳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江面上游船的灯光,恍惚间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半年前,他还是个连PPT都不会做的山里孩子;而现在,他居然带领团队赢得了省级比赛。

“想什么呢?“苏晴悄悄坐到他身边,她喝了两杯啤酒,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和栀子花香水的气味。

“想我高中的同学们,“陈晓阳转向她,“如果他们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

苏晴的眼睛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所以我们才要做这个项目,让更多像你一样的人才有机会被发现。“

他们的距离近得能让陈晓阳数清她的睫毛。一种冲动突然涌上心头,他想告诉苏晴,她是他在长沙见过的最美好的存在。但就在他准备开口的瞬间,赵家豪醉醺醺地扑过来搂住他俩的肩膀:“功臣们!怎么躲在这儿说悄悄话?“

机会转瞬即逝。回校的出租车上,苏晴靠着车窗睡着了,她的头随着车辆颠簸轻轻晃动,几次差点靠在陈晓阳肩上,又因为颠簸而弹开。陈晓阳小心翼翼地用手护着她的额头,防止她撞到玻璃。

第二天上午,陈晓阳刚走进教学楼,就被周教授叫住了。

“陈同学,昨天的表现很精彩。“周教授难得地露出微笑,“我看了你们的方案,很有创新性,也很有社会价值。“

“谢谢教授,这多亏了团队合作。“陈晓阳诚实地回答。

周教授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省教育厅委托我做一项关于乡村教师流动性的调查研究,需要去几个县实地考察。我记得你是湘西人?“

陈晓阳点点头,心跳加速。

“有兴趣做我的研究助理吗?暑假期间,有补贴。“周教授推了推眼镜,“你的背景和经历会对研究很有帮助。“

陈晓阳几乎要跳起来:“当然有兴趣!“

“好,下周来我办公室详谈。“周教授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陈晓阳站在原地,手里紧握着那份文件。这是他第一次被真正当作“专业人才“而非“需要帮助的农村学生“。他迫不及待想告诉苏晴这个好消息,却在教学楼门口看到她正和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交谈。男子递给苏晴一个精致的纸袋,然后坐进了一辆黑色轿车。

“那是你爸爸吗?“陈晓阳走过去问道。

苏晴似乎吓了一跳,迅速将纸袋塞进背包:“不,是...我爸的司机。“

陈晓阳挑了挑眉,苏晴明显在隐瞒什么,但他决定不追问。他兴奋地分享了周教授的邀请,苏晴的回应却出乎意料地冷淡。

“你要整个暑假都去乡下调研?“她皱起眉头,“我们的支教项目怎么办?“

“我可以兼顾,“陈晓阳急忙解释,“调研地点正好在我家乡附近,我对那里很熟悉。“

苏晴勉强笑了笑:“那很好啊。“但她的眼神却飘向了远处。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变得若即若离。她不再主动约陈晓阳去图书馆,微信回复也变得简短。陈晓阳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周五的读书会上,一位学长无意间解开了谜团。

“苏晴,你爸爸那本《中国教育均衡化研究》再借我看看,“学长说,“我论文需要引用一些数据。“

陈晓阳手中的笔掉在了地上。苏教授?《中国教育均衡化研究》?他猛地想起上学期在教育学概论课本上看到的作者简介——苏建国,著名教育家,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读书会结束后,陈晓阳直奔图书馆,在电脑上搜索“苏建国“。屏幕上立刻跳出数十条结果:苏建国教授主持国家重大课题、苏建国出席教育部座谈会、苏建国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新的一条新闻是上周的:苏建国教授团队获千万级教育扶贫项目资助。

照片上的苏教授西装笔挺,正在签约仪式上握手微笑。陈晓阳盯着那张与自己父亲截然不同的面孔,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口蔓延。

难怪苏晴对乡村教育如此了解,难怪她能轻易拿到各种学术资源,难怪她从不担心就业问题...陈晓阳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傻瓜,竟然以为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回宿舍的路上,手机震动起来。是赵家豪:「紧急会议!创业团队有好消息!今晚8点,创业中心308!」

创业中心的会议室里,赵家豪兴奋地来回踱步:“各位!'育联科技'决定给我们50万天使投资!条件是团队必须全职运作,下学期开始入驻他们孵化器!“

团队成员欢呼起来。陈晓阳勉强扯出笑容,心里却乱成一团。全职意味着休学或者退学,而他刚刚获得周教授的认可...

“晓阳,“赵家豪单独留下他,“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投资方特别看好你的背景和支教项目经验,说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陈晓阳握紧拳头:“我需要时间考虑。“

“别太久,“赵家豪难得严肃,“投资人要看团队稳定性。“

接下来的日子,陈晓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周教授的项目是他学术生涯的契机;创业则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捷径;而支教项目是他对刘强那样的孩子的承诺...更别提苏晴的事像根刺一样扎在心里。

他刻意避开与苏晴单独相处,用忙碌作为借口。直到六月中旬的一个雨夜,苏晴终于在图书馆门口堵住了他。

“你到底怎么了?“她直接问道,雨水顺着她的伞沿滴落,“我做了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吗?“

陈晓阳看着雨中苏晴焦急的脸,突然感到一阵疲惫:“你父亲是苏建国教授,为什么一直瞒着我?“

苏晴的脸色瞬间变白:“你...你怎么知道的?“

“这不重要。“陈晓阳苦笑,“重要的是,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这有什么关系?“苏晴的声音提高了,“我父亲是我父亲,我是我!“

“真的没关系吗?“陈晓阳摇摇头,“你可以轻松获得我拼命争取的机会,可以毫不担心未来,甚至可以影响我的学术道路——你父亲正好是周教授的顶头上司,不是吗?“

苏晴像被扇了一巴掌似的后退一步:“你竟然这么想我?“

两人站在雨中僵持着,直到苏晴的手机响起。她看了一眼,深吸一口气:“我妈妈住院了,我得马上过去。但我们还没谈完。“

她匆匆离去,留下陈晓阳一人在雨中。回到宿舍,他辗转反侧,既为自己的话感到后悔,又觉得这是个早已该面对的真相。

第二天,陈晓阳得知苏晴请假回家了。他犹豫再三,发了条微信询问她母亲的情况,只收到简短的回复:“没什么大碍,谢谢关心。“

一周后,陈晓阳在校医院体检时偶遇了读书会的林学姐。

“听说苏晴妈妈住院了?“他试探性地问。

林学姐叹了口气:“老毛病了,抑郁症。苏晴高中时她妈妈就自杀未遂过一次,这些年一直断断续续住院。“

陈晓阳震惊不已:“我...我不知道。“

“苏晴不喜欢别人知道她家的事。“林学姐压低声音,“她爸爸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她妈妈一个人拉扯她长大,压力很大。苏晴考上大学后,她妈妈情况才好转些。“

体检结束后,陈晓阳独自走到未名湖边。他想起苏晴描述教育如何改变她人生的神情,想起她谈及父亲时复杂的眼神,想起她总是过度关心他人的习惯...原来在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她也背负着不为人知的沉重。

手机突然震动,是刘强的消息:「学长,我们学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进了年级前二十!老师说这个成绩可以上重点大学!」

陈晓阳正要回复,又一条消息跳出来:「但我爸说家里供不起大学,让我高中毕业就去打工...」

夏日的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起来。陈晓阳盯着屏幕,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他想起自己曾经对苏晴说过的话:“教育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更是为了让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将来能多些选择,少些无奈。“

而现在,他连一个刘强的命运都改变不了。

回到宿舍,赵家豪正兴奋地整理文件:“投资人下周要见我们团队每个人,你要准备好介绍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

陈晓阳点点头,突然问道:“家豪,如果我们成功了,能帮助多少像刘强这样的孩子?“

赵家豪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兄弟,商业不是慈善。但长远来看,如果我们做大了,影响的学生可能是成千上万。“

当晚,陈晓阳给周教授发了邮件,婉拒了暑期调研的邀请;然后给赵家豪发了消息,确认自己会全职加入创业团队;最后,他给刘强打了个长长的电话,承诺无论如何都会帮他找到上大学的途径。

做完这一切,他打开与苏晴的聊天窗口,输入又删除,最终只发了一句:“对不起,希望阿姨早日康复。“

窗外,夏夜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嘲笑人类所有的计划和决心是多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