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问道昆仑入丹霞
三月初三,青溪村笼罩在氤氲晨雾中。胡小凡站在村口那株百年老槐树下,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怀中的玄铁令牌。娘亲连夜准备的蓝布包袱里,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张芝麻糖饼,每一张都用油纸仔细包裹,还夹着碎核桃仁。
“听说昆仑仙人都能点石成金!“铁蛋兴冲冲地跑来,黝黑的脸上沁着汗珠。他塞来一把新打的柴刀,刀背上特意让铁匠錾了朵祥云,“等你学成归来,定要教俺这招!“
小莲踮着脚尖,将新编的柳叶冠戴在胡小凡头上。少女指尖带着淡淡的草药香,发间木簪上的蝴蝶在晨光中振翅欲飞。“仙界的蟠桃,记得给我捎一个尝尝。“她眨着眼睛笑道,睫毛上还沾着晨露。
向来沉默的蛮牛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竹筒,里面装着他攒了半年的山核桃:“山上冷...饿了吃。“黑亮的眼睛里映着朝阳,像是盛满了整个春天的希望。
“等我学会腾云驾雾,一定会回来看你们!“胡小凡拍着胸脯保证。四个少年在老槐树下击掌为誓,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远处,老瞎子拄着乌木杖的身影若隐若现,杖头铜铃在晨风中发出似叹似笑的清响。
七日后正午,胡小凡终于站在昆仑山脚的“迎仙台“前。这座汉白玉砌成的平台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四周云雾缭绕。怀中的玄铁令牌突然变得滚烫,烫得他胸口发疼。
“持令者上前。“
清冷的声音自云端传来。胡小凡抬头望去,只见一位白袍道人踏云而立,腰间悬着的青玉牌上“执法“二字熠熠生辉。道人须发皆白,却面如冠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冷师侄半月前传讯,说今日有持她令牌者前来。“道人目光如电,在胡小凡粗布衣衫上扫过,“既非开山收徒之日,便只为你一人设试。“
胡小凡咽了口唾沫,手心沁出汗来。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竟要独自面对这场试炼。
第一试设在“问道崖“前。九十九级青玉台阶笔直向上,每一级都泛着温润的光泽。台阶尽头隐没在云雾中,看不清究竟通向何处。
白须老者盘坐在崖前青石上,面前香炉升起袅袅青烟。“此乃'千钧阶',共九百九十九级。“老者声音浑厚,“三百级可入外门,五百级可拜长老门下,七百级...“他顿了顿,“百年来仅一人达到。“
胡小凡深吸一口气,踏上了第一级台阶。刹那间,仿佛有座无形大山压在肩头。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走到第一百级时,汗水已经浸透衣衫,在青玉台阶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三百级,可止步矣。“老者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胡小凡摇摇头,想起娘亲咳血的场景,又向上迈出一步。第四百级时,他的双腿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每抬一次脚都像在搬动千斤巨石。
“五百级!“当胡小凡踉跄着踩上第五百二十三级时,白须老者突然现身扶住他:“三十年来第二人。“袖袍一挥,胡小凡顿觉浑身一轻。
通过云桥时,接引弟子驾驭飞剑,带他游览昆仑盛景。
“我昆仑宗立派三千载,分内外两门。“弟子指着远处云海中若隐若现的群峰,“内门七峰为:天枢峰主剑修,峰主凌霄真人;天璇峰主术法,峰主清微真人;天玑峰主符阵,峰主玄机真人;天权峰司刑罚,峰主铁面真人;玉衡峰研丹道,峰主药尘子;开阳峰豢灵兽,峰主百兽老人;摇光峰掌典籍,峰主文渊先生。“
胡小凡顺着指引望去,只见七座主峰各具特色。最高处那座形如利剑的山峰上,隐约可见一道紫色剑光划破长空。
“冷师姐便在天枢峰修行,是凌霄真人座下首徒。“弟子语气恭敬,“你去的丹霞峰隶属外门,专司炼丹制药,虽不及内门七峰,却也出过不少大能。“
第二试设在“观星台“。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地面上刻满繁复的阵纹,中央悬浮着七块形状各异的青铜残片。
白袍道人袖袍一挥,七块残片顿时亮起幽蓝光芒:“此乃上古'七星锁灵阵'残片,需在三个时辰内找出其中唯一真品。“
胡小凡蹲下身,仔细端详这些青铜残片。第一块纹路清晰却过于规整;第二块边缘磨损自然,但纹路走向不对...突然,他注意到第五块残片上的纹路在阳光下会微微流动,就像...
“就像《养气诀》里的那些线条!“他心头一震。虽然不懂阵法,但灵果赋予的敏锐感知让他捕捉到了其中微妙的韵律。
“弟子选这块。“胡小凡指向第五块残片。白袍道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一个时辰便辨出真品,倒是少见。“
云镜之后,天玑峰主玄机真人捋须微笑:“此子虽不识阵道,却天生通晓物性本源,难得。“
最后一试是座青铜丹炉,炉身刻满上古铭文,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的光泽。
“入炉一炷香,心志不坚者...“道人话未说完,胡小凡已主动踏入炉中。
炉门关闭的刹那,幻象骤起。他看见娘亲病危在床,面色青紫;看见铁蛋等人浑身是血地哭喊;看见自己回到那个风雪夜,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枚灵果...冷汗瞬间浸透衣衫,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就在心神即将失守时,怀中《养气诀》突然发烫。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一个个亮起金光,在黑暗中连成一片,护住他最后一丝清明。
“铛——“
清越的钟鸣声中,炉门开启。胡小凡踉跄而出,成为今日唯一通过三关者。他脸色苍白如纸,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暮色降临时,胡小凡在执事堂前恭敬地接过那枚青玉牌。玉牌入手温润,正面“丹霞“二字笔力雄浑,背面刻着他的名字,边缘处一道金纹在夕阳下若隐若现。
“新入门外门弟子胡小凡听令。“灰袍执事声音肃穆,“每月需完成药圃打理、丹材采集等宗门任务,方可领取月俸灵石两块。“说着递来一卷竹简,“此乃《宗门规仪》,需三日内熟记。违者轻则面壁,重则逐出师门。“
接引弟子引着他穿过蜿蜒山径,来到半山腰一座青瓦小院。院前老梅虬枝盘曲,屋后三分药圃散发着淡淡清香。推开雕花木门,屋内陈设简朴:一床一榻,书案上摆着青瓷茶具,墙角还放着个黄铜暖炉。
“明日辰时,记得去藏经阁挑选功法。“接引弟子临走时叮嘱,“新弟子有一年之期,若不能踏入炼气期...“话未说完,但意思已明。
待院门关上,胡小凡迫不及待地点亮油灯,细细研读《宗门规仪》。竹简上密密麻麻写着:
“第一条:尊师重道...“
“第二条:严禁私斗...“
“第三条:每月初...“
读到“藏经阁每月逢五开放“时,初入门弟子,可凭身份玉牌到藏经阁第一层选择一本入门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