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贼,从兰亭开始君临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谢家灭门案

王凝之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东晋一朝,王公大臣偏安一隅,北伐在许多人心里,其实只是口号与生意而已。

人人都想在北伐里捞一波,人人又都不想让别人捞的太多。

再加上司马家得位不正,防臣之心甚于防贼。

伐的不好,如褚裒、殷浩之流,身败名裂,郁郁而终。伐的好了,如祖逖、桓温之流,要担心会不会被朝廷猜忌,断饷断粮。

这就叫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王凝之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

“父亲,事在人为。诸葛武侯五次北伐,两出祁山,虽功败垂成,但其心不死。孩儿不肖,却心神往之。孔子有云,‘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更何况北伐一事,虽然渺茫,但非全然不可为。”

“你……”

王羲之见王凝之坚决至此,伸着手指着他,却久久不能言。

就在二人僵持之时,书房门骤然被推开,王玄之大步走了进来。

他一进门,走到王凝之身侧,对着王羲之“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以头抢地,行了一个大礼。

“父亲,孩儿斗胆,还请父亲成全凝之心意。”

王羲之惊的直接起身,绕过桌案,赶忙前去搀扶王玄之。

“玄之,你这是作甚?”

王羲之扶起王玄之,只见自己这位长子的脸上,此时已满是泪水。

王玄之反手扶住王羲之双臂,洒泪而言。

“父亲可还记得茂弘祖父之遗愿?”

茂弘是东晋开国丞相、王羲之叔父王导的字。

王羲之听王玄之提起王导,瞳孔一震。他父兄早亡,琅琊王氏南下建康之后,王导对其多有照料,疼爱有加,更是在官场上大力提拔。

王导对王羲之,有再造之恩。

王玄之继续言道:

“当年衣冠南渡之后,众王公大臣常常在新亭北望故土,叹息流泪,唯独茂弘祖父怒气豪迈,曾言:‘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可见其北伐之心不死。

孩儿不肖,才学不显又兼体弱,不能继承祖父之志。但今日听闻凝之之言,颇类当年祖父,孩儿斗胆,还请父亲成全凝之志向。”

言罢,王玄之似是激动过度,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王凝之赶忙上前为王玄之抚背顺气,但是依旧不见好转,王玄之咳嗽愈加激烈,竟然是直接咳出了血来。

王玄之自称体弱,并不是自谦,他确实有很严重的肺痨,琅琊王氏这些年遍访名医,却无一人能根治。

王羲之慌乱异常,一边扶着王玄之,一边急声高呼。

“快去请大夫,去请于法开大师!”

不多时,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和尚提着医囊,快步赶了进来。

东晋高僧、名医于法开,是王羲之好友,这些年一直借住在兰渚山上隐居。

此时王玄之的咳嗽已经止住,但气色依旧不好,面色苍白,气息虚弱。

“大师,快看看我儿。”

于法开不愧是名医,只是看了几眼,就立即拿起银针直刺王玄之窍穴,不出片刻,王玄之的面上便渐渐红润了起来。

于法开站起身,面容悲悯,对着王羲之合十一礼。

“阿弥陀佛,王小施主的情况已经稳定,近日切记莫要动怒,应该便无碍了。”

王羲之连连道谢。

待于法开走后,王家父子三人皆是静默不言,书房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最后,还是王玄之最先开口打破沉默。

他的声音依然虚弱,低低唤了一声。

“父亲。”

其中所带的祈求意味,不言自明。

王羲之闭目良久,最后长出一口气,叹道:

“罢了,罢了,想去就去吧。”

说着,王羲之又转回桌案之后,提笔为王凝之写举荐信。

写完之后,王羲之将其封好,盖上印章,递给旁边的书童,吩咐道:

“送往建康吧。”

看着其做完这一切,王凝之与王玄之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那抹如释重负。

王羲之也注意到了两个儿子的小动作,冷哼一声。

“你们两个,别高兴的太早了。”

“啊?”

二人面面相觑,这又是要干嘛。

王羲之注视着王凝之。

“既然你想要建功立业,那就先帮为父做几件事吧。”

他从桌案中取出一卷文书,扔给王凝之。

“这件案子是最近新报上来,你去给办了吧。”

王凝之接住文书,一脸懵逼。一旁的王玄之急道:

“父亲,凝之还是白身,如何能接触公务?”

王羲之不以为然。

“那就以我琅琊王氏的身份,负责协助办案。也让为父看看,我这得了仙缘的儿子,除了写文外,还有什么本事。”

东晋士族势力规模庞大,官府治理百姓的过程中,祈求士族帮助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王玄之着急,但是王凝之却一脸淡然,他并未去看文书,一口答应了下来。

“好。孩儿定然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说罢,告辞一声,便离开了书房。

……

……

古代民以食为天,食又以地为先。

所以当年衣冠南渡之时,北方侨姓士族入江南的第一件事,便是寻一处有良田沃野之地,扎下根来。

但是江左三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这三个土地最肥沃之地,早已被江南本地一等士族——顾陆朱张四姓牢牢占据。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大量侨姓士族只能盯上更南方的会稽郡。

比起顾陆朱张,会稽本地的士族如孔、魏、虞这些小士族就要好拿捏的多了。

伴随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琅琊诸葛氏、陈郡袁氏这些北地大族进驻会稽,北方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先进技术也随之进入会稽,会稽本地的得以经济迅速发展。

短短几十年间,会稽郡一举超过江东三郡,成为了东晋第一经济重镇。

会稽王这个封号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东晋仅次于琅琊王的第二封号。

但是北地士族带给会稽郡带来也不全是益处,不断涌入的北方流民,让会稽的治理难度飙升。

北地战乱不断,民风彪悍,南下的流民也多有一些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

他们不事生产,经常拉帮结派,流窜四地,好行打家劫舍,强取豪夺之事。

会稽的强人,也算是本地一大特色了。

这不,王羲之给王凝之的那一卷文书里,便记的是这样一桩案子。

山阴谢氏灭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