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燕王朱棣,极力招揽
狱中时日,不知昼夜。
困在这密闭的牢房,见不到外面的光线,陆澜吃吃睡睡,心中已无时间概念。
他只能根据狱卒的送饭,确定大概时日。
今日,已是他入狱第六天。
太子已派人传信,皇上只是警示教育,无杀他之心,关押数日,便可重获自由。
他便沉静下来,每日思考,反思自己穿越过来后,至今已一年有余,所定的计划,是否有偏差。
出狱后,如外放山东,又如何方能让家族逃出生天。
看来,与李家决裂,刻不容缓。
他躺在床上,仔细思量,制定日后的计划。
与此同时。
朱元璋正在武英殿接见燕王朱棣。
他虽没去过漠北,但行军打仗多年,对地形地势极其敏感,对着一张地图,便指出兵家必争之地。
他在兀良哈地区(今大兴安岭东部及黑龙江以南)指出三处要塞,要求朱棣联合北平行都司,设置三处卫所,轮流派出骑兵,巡视漠北。
此时,太监禀告,临安公主求见。
朱元璋怒喝:“不见!”
今日,竟收到李善长的奏折,为陆澜求情,随后,群臣纷纷附议,令他十分恼怒。
李善长早已致仕,当安享晚年,竟然插手朝政!
如今临安公主求见,必为此事。
朱棣年方二十八岁,面容威严,神色刚毅,他偷偷察看父皇的脸色,进言道:“父皇,儿臣多年没见皇妹,何不召她进来,让儿臣一见?”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脸色有所缓和。
临安公主朱镜静是他的长女,与四子朱棣同龄,且比朱棣迟出生半年,两人自幼一起长大,感情极好。
他挥了挥手。
不久,临安公主跟着太监,低着头走了进来,跪地请安。
朱元璋道:“静儿,起来吧。”
临安公主起身,抬头,骤然见到朱棣,惊愕之下,竟然呆了。
“皇妹,不认识四哥了?”
朱棣笑道。
临安公主这才回过神来,惊喜道:“四哥,你不是在北平吗?”
朱棣微微一笑:“今日奉诏回到京师。”
朱元璋心中一暖,谁道帝王家无亲情,眼前两兄妹,感情多好。
他面露笑意,道:“今日先谈公事,你兄妹稍后再叙旧。静儿,你求见父皇,所谓何事?”
临安公主垂首道:“女儿恳请父皇,宽恕陆澜。”
朱元璋脸色一沉,果真是为此事而来。
朱棣偷看一眼父皇,随后对临安公主问道:“陆澜?就是定远侯嫡孙,他怎么了?”
朱元璋惊异道:“棣儿,你也知道陆澜?”
朱棣恭敬道:“正是,陆澜之名,在北平也如雷贯耳。”
事实并非如此。
他自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却在京师留下大量密探,对京师之事,了如指掌。
八卦书场开业,轰动京师,他自是知晓。
后来得知太子夜夜在书场流连忘返,父皇也时常前往听书,他更下令严密监视书场,打听一切消息。
密探源源不断将搜集的消息报到北平,引起朱棣及道衍和尚的极度关注。
当得知陆澜的预言,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与蓝玉大捷的预言成真,道衍和尚再也坐不住了。
道衍和尚俗家姓姚,幼名天禧,字斯道,号逃虚老人,朱棣登基后赐名为广孝。
他十四岁出家为僧,精通儒、道、佛诸家之学。
后来更拜道士席应真为师,精研阴阳术数。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道衍和尚被派任北平庆寿寺住持,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阴阳术数可推演未来之事,当代之人,道衍和尚只佩服诚意伯刘基。
刘基死后,他便自诩天下第一。
如今,竟有一名十八岁的年轻人,比自己还精通阴阳术数,洞悉天机?
不可能!
必是以讹传讹。
两个月前,道衍和尚便乔装改扮,前往京师一探究竟。
他到京师后,夜夜都在八卦书场听书,很快便被陆澜所折服。
此子熟知历史,满腹经纶,谋略及治国之道可随手拈来,确有大才。
尤其是见陆澜与太子朱标的关系日渐密切,他更心急如焚。
当即修书一封,令人快马送往北平,让朱棣想方设法拉拢陆澜,为己所用。
朱棣刚接到道衍和尚的信函,未及细想,便收到诏令,命他回京。
他一路快马加鞭赶路,因而不知陆澜被下狱。
临安公主简略说了陆澜被下狱之事。
朱棣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他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远在北平,听说定远侯嫡孙陆澜,年纪轻轻,却胸有谋略,深谙治国之道,极有才能。
如今,我朝欲在兀良哈地区新设卫所,急需有才之人。儿臣恳请,任命陆澜为北平行都司的副都指挥使,负责管理兀良哈地区三处卫所。”
朱元璋一怔,“副都指挥使可是正二品官职,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副职。陆澜未曾领兵,世袭指挥使已是破格重用,岂能担任副都指挥使?”
朱棣道:“据闻陆澜才华横溢,学习兵事应不是难事。他的副都指挥使职务,负责兀良哈地区三处卫所,以治理调度为主,他必可胜任。”
闻言,朱元璋陷入沉思。
这个陆澜,令他刮目相看。
太子想招入东宫,如今连远在北平的燕王,都极力招揽。
朱棣道:“父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陆澜是治理兀良哈地区的不二人选,请父皇恩准。”
“此事容朕考虑。”
朱元璋没有答应,也没拒绝。
看来,要召见陆澜,考察一番,方定其去向。
朱棣还想争取。
临安公主见状,急忙说道:“四哥,稍安勿躁,父皇自有定夺。”
近来,父皇喜怒无常,她担心四哥惹怒父皇。
朱元璋赞许地看了临安公主一眼,道:“静儿,你前去诏狱,传朕旨意,释放陆澜。”
临安公主眉开眼笑,起身行礼,匆匆而去。
父子俩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各怀心事。
半晌,朱棣叹道:“皇妹心地善良,难为她了。”
朱元璋脸色一沉,他明白朱棣的意思。
李家权势滔天,自是借用了皇亲国戚的身份,临安公主素来乖巧,时常为李家父子利用。
李家若不知收敛,必遭严惩,那临安公主夹在中间,定会两边为难。
朱棣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后来更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
就藩北平后,被道衍和尚灌输了许多权力和策略理念,对皇权有着极深的认识。
无论何人,威胁皇权,必定铲除。
只是,他与这个皇妹,实在感情深厚。
他对朱元璋道:“父皇,无论如何,不可让皇妹伤害太深。”
朱元璋脸色阴森,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