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江南道黜陟使

“多谢阎小姐提醒。”陆川面色凝重道:“此事我亦有耳闻。只是,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若因惧怕强权便明哲保身,那与草木何异?裴公那里,我自会小心应对。眼下,还是先将洪州这盘棋下好再说。”

阎清瑜定定地看着陆川,许久,才幽幽一叹:“先生之志,清瑜佩服。只是,先生一人之力,终究有限。若先生不弃,小女子……也愿为这‘明镜堂’,为洪州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哦?”陆川有些意外:“阎小姐金枝玉叶,都督大人掌上明珠,怎可屈尊于我这小小的‘明镜堂’?”

阎清瑜脸上飞起一抹红霞,却眼神坚定:“先生此言差矣。女子为何不能心怀天下,为民请命?先生不也曾赞我‘若生于后世,堪为女诗圣’吗?清瑜不才,于诗文一道略有心得,于律法条文也曾涉猎。若先生信得过,清瑜愿在‘明镜堂’担任一名……女讼师,协助先生整理卷宗,分析案情,甚至……若有必要,也可女扮男装,代先生出面,与那些不便由先生亲自应对之人周旋。”

陆川闻言,心中巨震!他万万没想到,阎清瑜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让她一个都督千金,来当抛头露面的女讼师,这在礼教森严的唐代,简直是骇人听闻!阎都督又岂会同意?

但转念一想,若真能得到阎清瑜的加入,对“明镜堂”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她的才华、智慧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份——都督府的千金,这本身就是一道强大的护身符,足以震慑许多宵小之辈。

而且,有她在,与官府之间的沟通,也会顺畅许多。

“阎小姐此意……都督大人可知晓?他老人家可会同意?”陆川试探着问道。

阎清瑜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家父那里,小女子自有办法。家父虽疼我,却也知我性情,不愿我如寻常女子般,困于深闺,了此一生。他常叹我若为男儿,必成大器。如今有机会能施展抱负,想必他……最终也会默许的。”

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显然已是深思熟虑。

陆川看着眼前这位英气与娇媚并存的女子,心中不由生出万丈豪情。有此红颜知己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好!”陆川击掌道:“阎小姐有此胆识与抱负,王勃佩服之至!若小姐真能加入‘明镜堂’,实乃我‘明镜堂’之幸,洪州百姓之幸!从今日起,你我便是同袍,并肩作战,为这朗朗乾坤,为这天下苍生,共创一番事业!”

阎清瑜闻言,眼中闪过晶莹的光芒,对着陆川盈盈一拜:“清瑜愿追随先生,万死不辞!”

就在陆川与阎清瑜达成盟约,为“明镜堂”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一场针对王勃的阴谋,也正在悄然酝酿。

裴行俭府邸,灯火幽深。

“你说什么?王勃在洪州不仅没死,反而声名大噪,还得罪了地方豪强,甚至开设了什么‘明镜堂’,要为民申冤?”裴行俭听着手下的密报,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正是,相公。那王勃如今在江南一带,名头甚至盖过了当地的宿儒名士。他还与粟特胡商安元庆过从甚密,似乎在图谋什么大生意。洪州都督阎伯屿,对他亦是颇为赏识。”

裴行俭冷哼一声:“竖子不知收敛,竟还敢如此张扬!也罢,既然他自己找死,吾便成全他!洪州那摊浑水,也该彻底搅一搅了。你去,传我的话给江南道的黜陟使,让他‘好好关照’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王子安。本相倒要看看,他那点微末伎俩,在真正的朝廷法度面前,能撑得了几时!”

陆川与阎清瑜在“明镜堂”达成盟约的喜悦尚未持续几日,一股无形的寒流,已悄然从京城长安南下,向着洪州逼近。

裴行俭的指令,如同一道冰冷的利箭,射向了江南道黜陟使衙门。

江南道黜陟使,名为崔客,乃是典型的京官外放,为人精明干练,也颇有几分官场手腕。

他与裴行俭素无深交,但也深知裴相在朝中的能量,对其指令自然不敢怠慢。

只是,崔客也非鲁莽之辈,他明白,王勃如今在江南名声正盛,且有洪州都督阎伯屿的赏识,若无确凿把柄,贸然动他,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授人以柄。

于是,崔客并未立刻大张旗鼓地前往洪州,而是先派出几名心腹幕僚,乔装改扮,潜入洪州城,暗中调查王子安及“明镜堂”的底细,搜集其“不法”或“逾矩”的证据。他要的是一击必中,让那王勃永无翻身之日。

这些来自州府的“不速之客”,如同潜藏在暗处的毒蛇,开始在洪州城内游弋。

他们出入茶馆酒肆,与三教九流攀谈;他们潜伏在“明镜堂”左近,观察其往来人等;他们甚至试图收买与“明镜堂”有过节之人,刺探情报。

陆川对此,最初并未察觉。他正与阎清瑜以及“明镜堂”的众人,一同规划着“明镜堂”的未来。

阎清瑜的加入,确实给“明镜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她不仅以其都督千金的身份,无形中震慑了许多宵小之徒,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骚扰;

更以其出色的才华和细密的心思,为“明镜堂”的日常运作提供了诸多助益。

她帮助萧子敬、刘夫子等人完善了卷宗管理和案件分析流程,使得“明镜堂”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她还利用自己的人脉,为一些特别贫困的受助者,寻得了临时的生计和住所。

她甚至亲自执笔,将一些典型的案例,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评书话本,交由说书先生在茶楼传讲,起到了极佳的普法效果。

陆川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有阎清瑜这位“贤内助”,他感觉如虎添翼。

“明镜纸坊”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在安元庆的商业运作和张二瘦的悉心打理下,“明镜纸”不仅在洪州城内打开了销路,甚至开始向周边州县辐射。

其低廉的价格和尚可的质量,深受寒门学子和普通百姓的欢迎,隐隐有打破传统高档纸张垄断之势。

陆川甚至开始构思,利用“明镜纸”和简易的印刷技术,刊印一些启蒙读物、农事手册,乃至一份简单的“洪州快报”,传递民生信息,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一切似乎都在欣欣向荣。

然而,平静的湖面下,暗流已然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