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0章 军事的准备:卫忠的谨慎
十五日,大军开始进入青龙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行。辎重队的辅兵更是紧张,生怕车辆骡马一个失足就坠入万丈深渊。
“当心点!”前方传来警示声。
“慢着点走!”后面有人喊道。
卫忠下马步行,边走边对韦正说:“这条路从秦朝就有了,北边来的敌军,必从此过。”
韦正擦了擦额头的汗:“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比如山间小道?”
“小道是有,但太险峻了。”卫忠摇头,“辎重根本过不去。轻兵倒是可以疾进,但一旦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
“就像邓士载偷袭阴平那样?”
“没错,那次是在赌蜀军空虚。若有精锐把守,邓士载必死无疑。”
韦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卫忠:“主上提起的敌军来犯,是指匈奴?”
卫忠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二月十七日,兵马已经穿过崎岖山路,到了东西二崤山交界处。青溪县令派人送来慰劳品,将士们得以休整一日。
穿过西崤山的石板道,二十日午后,队伍抵达安陵县。县中无令,几个县吏急匆匆地出城迎接。
韦昂父子入城,卫忠则留在城外统军。他叫来孙守信,递给他一封信:“你去趟江东......”
“将军为何不亲自去?”孙守信接过信,疑惑地问。
“我要陪中尉转转。”
“这有什么好转的?”
卫忠笑道:“你不懂,此地自有其妙处。”
孙守信带着二十骑,当天就从柳津渡河去了。卫忠则留下来,仔细记录着沿途地形。每到一处险要之地,他都会驻足良久,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在地图上标注。
夜深人静时,卫忠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月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这一路走来,他看似在陪同韦昂父子巡视,实则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准备。
每一处险要地形,每一条隐秘小道,每一个适合设伏的所在,他都牢牢记在心里。这些信息,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派上大用。
营地里传来士兵们均匀的呼吸声,卫忠却毫无睡意。他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而他,是唯一一个在为未来做准备的人。
孙守信离开后,卫忠带着韦昂在安陵县附近转悠。春日的暖阳洒在两人身上,远处山峦起伏,绿意初显。
“将军,咱们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囤积军资粮草。”韦昂抹了把额头的汗,“不能太远,运输不便;也不能太近,容易遭人偷袭。”
卫忠点头,目光在远处游移。忽然,韦昂指着前方一座破败的城池,兴奋地说道:“将军你看,那是永安故城!”
卫忠策马上前,仔细打量。这座位于安陵县东南十里处的古城,虽然年久失修,但城墙基础尚在。城内杂草丛生,断壁残垣间依稀可见昔日繁华。
“城墙厚实,地势平坦,稍加修缮便可使用。”卫忠绕着城墙转了一圈,“这里确实不错。”
韦昂眼睛一亮:“那就定在这里?”
“嗯,先记下来。”卫忠翻身下马,“我们再往东看看。”
两人沿着官道继续前行。春风拂面,带来泥土的芬芳。道路两旁,农人们正在田间忙碌,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行至一处,卫忠突然勒住马缰。眼前的地形令他眼前一亮:两侧是陡峭的土塬,中间一条官道蜿蜒穿过,宛如一线天。这样的地势,若是建一座坞堡,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好地方!”韦昂也看出了这里的军事价值,“将军,要不要......”
卫忠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现在兵力有限,暂时顾不上这里。”
韦昂叹了口气,深知卫忠说得对。目前最重要的是积蓄实力,不能贪多。
征收粮草的事情进展顺利,又得了三万斛粮食。卫忠立即派人运往铁壁寨储存。看着车队缓缓驶向远方,他的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
与此同时,孙守信已经抵达闻喜。
寒食节这天,春寒料峭。孙守信终于见到了裴荣,这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握着信件,目光如炬。
“这就是卫忠派来的人?”裴荣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
孙守信恭敬行礼:“正是。”
裴荣没有说话,继续看信。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映出几分威严。良久,他才抬起头,眼中闪着怒火。
这一年来,裴荣收到的家书中频频提到“卫忠”这个名字。每次看到这个名字,他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他的女儿嫁给慕容翔已有十年,认识卫忠才三年,竟就变了心思?
想到这里,裴荣的脸色更加阴沉。
孙守信坐在单荣左下首,默默喝着麦粥。这是寒食节的传统,禁火三日,只能吃冷食。粥里加了杏仁酪和麦芽糖,香甜可口。
他一边喝粥,一边暗自思量。天鹰坞的日子哪有这般舒适?别说杏仁和蜜饧,就连大麦都是稀罕物。两个世界的人啊,单妃从小锦衣玉食,而他小时候却要抓老鼠充饥。
将军和单家,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陪老夫走走。”裴荣擦了擦嘴,站起身来。
两个婢女连忙上前搀扶。孙守信跟在后面,穿过庭院,来到一片树林边。远处是一片规模庞大的院落,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看到了吗?”裴荣指着那些建筑,声音里带着自豪,“这就是裴家二百年的基业。从后汉至今,我裴氏子孙人才辈出。三世同居,宗族和睦。贫者得到照拂,富者互相提携。”
孙守信听得昏昏欲睡,但他明白单荣的意思。这是在炫耀单家的势力,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都有他们的人脉。
“你是个聪明人。”裴荣转身指向陵园,眼神变得深邃,“我裴家的根基都在这里,走不了。”
孙守信急道:“匈奴若南下,这些都保不住!”
裴荣轻笑一声,指着对面的坞堡:“你看到那座坞堡了吗?我裴氏不止这一个堡垒。每个坞堡都有族人主事,部曲为骨干。刘元海不是傻子,他会给裴家更多好处,让我们获得比现在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