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日月同辉
登基第七日,沈砚在御书房发现了暗格。
紫檀木案角的莲花雕纹微微凸起,指腹按压三下后,弹出一个精巧的铜匣。里面躺着本薄册子,封皮上《双圣临朝录》五个字墨迹犹新。
“皇兄在看什么?“
周承烨端着药碗进来,铠甲换成杏黄龙袍,眉宇间的肃杀之气却未减分毫。北狄虽退兵,边关仍有小股残寇作乱,他每日批完奏折还要与将领们议事到三更。
“先帝手札。“沈砚将册子推过去,“原来二十年前就有双圣临朝的设想。“
周承烨匆匆扫了几眼,突然呛出一口血沫。药碗翻倒,褐色的汤汁在奏折上洇开,像幅狰狞的地图。
“怎么回事?“沈砚一把扣住他脉门,指尖下的脉搏紊乱如麻,“你受伤了?“
“小伤。“周承烨抹去唇边血迹,“那日救安乐时中了淬毒暗器...“
“为何不说!“沈砚猛地站起,案上茶盏震得叮当响,“传太医!“
“没用。“周承烨苦笑,“是'朱颜改',和当年毒杀先帝的同源。“
沈砚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十七年前那场宫变,所有线索都指向萧家与北狄,却没人想过——能拿到皇室秘毒“朱颜改“的,必定是深受信任的内臣。
“陛下!“小禄子慌慌张张冲进来,“不好了!安乐公主她...“
安乐蜷缩在锦被里,脚心的假朱砂被擦得通红。太医院首诊脉后连连摇头:“公主中的毒与...与先帝相同。“
沈砚盯着妹妹苍白的小脸,突然想起什么:“当年那把金锁呢?“
尚宫局的库房积满灰尘。沈知意亲自翻检了三个时辰,终于从箱底找出那把带着暗红污渍的金锁。锁芯残留的毒渍,成了太医院研制解药的关键。
“七日。“老太医跪禀,“老臣需要七日配解药。“
周承烨靠在软枕上冷笑:“北狄使者五日后到京,倒是算得精准。“
沈砚明白他言下之意。北狄战败后上表称臣,使者团里却混进了下毒之人。若双圣接连暴毙,刚稳定的朝局必将大乱。
“陛下。“沈知意轻声道,“不如让承烨暂离皇宫...“
“不必。“周承烨撑着坐起身,“朕倒要看看,是谁在装神弄鬼。“
当夜,沈砚独自登上角楼。长安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他却想起十七年前那个雪夜,裴琰将军也是这般站在高处,望着看不见的敌人。
“陛下。“
裴沅不知何时立在身后。昔日太子妃如今一袭戎装,腰间佩剑与裴琰那把一模一样。她递上一封密信:“北狄使者团的名单。“
羊皮纸上第三个名字让沈砚瞳孔骤缩:赫连明珠——北狄可汗之女,据说出生时脚心自带凤凰胎记。
“双凤争辉...“沈砚冷笑,“原来在这等着。“
裴沅欲言又止:“明珠公主的画像...“她从袖中抽出一卷画轴,“陛下自己看吧。“
画中少女杏眼桃腮,耳垂上一对翡翠坠子熠熠生辉。沈砚如遭雷击——这分明是当年沈昭仪的容貌!
“北狄巫医有种邪术,能用药物改变孕妇体质,使胎儿长得像特定之人。“裴沅低声道,“萧家余孽恐怕...“
“恐怕早就在布局了。“沈砚攥紧画轴,“明日你亲自护送承烨去骊山行宫,就说...就说边关军情紧急。“
五日后,北狄使者入宫觐见。沈砚端坐龙椅,看着那位“明珠公主“袅袅婷婷走上前来。她每走一步,翡翠坠子就晃出一片流光,与画中的沈昭仪分毫不差。
“臣女参见陛下。“赫连明珠行礼时,故意露出脚心鲜红的“凤形胎记“,“愿献北狄至宝'凤凰胆',可解百毒。“
锦盒开启的瞬间,沈砚颈间的银锁突然发烫。盒中所谓“凤凰胆“,赫然是当年太后金簪里藏的“千机解“!只是这颗被药水浸泡过,表面浮着层诡异的红光。
“公主有心了。“沈砚不动声色地合上盖子,“不知此物从何得来?“
“是...“赫连明珠眼波流转,“是从一位汉人女子身上所得。那女子自称...沈蘅。“
殿中老臣们哗然。沈蘅之名,在先帝朝是禁忌。沈砚余光瞥见几位阁老交换眼色,心中冷笑更甚——朝中果然还有萧家党羽。
宴席过半,赫连明珠突然起舞。水袖翻飞间,她腰间的禁步发出奇异节奏,听得人昏昏欲睡。沈砚佯装中招,眼看着那女子逼近御案...
“叮!“
一把匕首被银锁挡下。沈砚猛地攥住赫连明珠手腕,力道大得能听见骨骼碎裂声:“公主这是何意?“
殿外突然杀声震天。本该在骊山的周承烨带着玄甲军冲入大殿,剑锋直指使者团:“拿下!“
混战中,赫连明珠突然撕开裙裾,露出绑满火药的身躯:“一起死吧!“
沈砚飞扑过去,银锁精准插入她腰间机括。火药引信戛然而止,赫连明珠僵在原地,满脸不可置信:“你怎么会...“
“这把锁,原本就是机关匣。“沈砚扯下她耳坠,“说!谁告诉你沈昭仪的事?“
赫连明珠狞笑:“你永远...“话音未落,她突然口吐黑血,倒地气绝。
“陛下!“小禄子从使者团中拖出个瑟瑟发抖的仆从,“这人想跑!“
仆从抬头,竟是当年浣衣局的孙嬷嬷!只不过这张脸年轻了二十岁,显然是易容伪装。
“萧远山的私生女。“周承烨剑尖挑开她衣领,露出锁骨上的火焰纹身,“北狄巫医养的药人。“
审讯持续了三天三夜。当最后一份供词画押时,太医院也送来了解药。沈砚看着弟弟服下药丸,忽然问:“你早知道宫里有内奸?“
“嗯。“周承烨摩挲着青铜剑,“从发现安乐中毒那刻起。“他抬眼,“皇兄不也猜到了?否则不会让我假意离宫。“
双生子相视一笑。十七年的默契,早不需要言语。
秋分这日,双圣临朝正式颁诏。沈砚主理内政,周承烨统辖军事,重大决策需两把青铜钥匙同时开启玉玺金匮。退朝后,两位帝王并肩站在角楼上,看落日余晖为长安镀金。
“其实...“周承烨突然道,“我更喜欢边关的月亮。“
沈砚望向远方:“等海晏河清,我陪你去看。“
身后传来环佩叮咚。沈知意扶着太皇太后走来,老人手中捧着个紫檀匣子:“哀家该物归原主了。“
匣中是两枚翡翠耳坠,与当年沈知意入宫时戴的那对正好配成双。太皇太后亲自为她们戴上,轻声道:“沈家的女儿,从来都是执棋人。“
暮色渐深,宫灯次第亮起。沈砚望着母亲与祖母的身影融入灯火,忽然想起许多年前那个站在雨里的自己。原来从踏入宫门那刻起,他就既是棋子,也是棋手。
夜风吹散往事,角楼下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安乐公主带着小宫女在放风筝,两只凤凰在星空下纠缠飞舞,一如命运交织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