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新校初至启师途
“老师老师,这鸢尾花胸针跟您衣服上的一模一样!“晨读铃刚响,扎着双马尾的女生就举着枚银饰蹦到讲台边,阳光透过窗棂在她发梢镀上金边。晓月正低头整理课本,镜片后的眼睛亮如浸了晨露,看着那枚仿照枫丹鸢尾花纹的胸针,指尖不自觉抚过自己衣襟上的同款式别针,耳尖微微发烫:“这是枫丹千织屋的经典纹样呢,你在哪儿买到的呀?“
少女叽叽喳喳说起周末和父母逛港货铺的经历,晓月的目光却落在她裙摆上的粉笔灰——今早擦黑板时,肯定又是那个总抢着帮老师做事的男生碰翻了粉笔盒。她唇角的弧度又柔和几分,正要开口,预备铃突然响起,走廊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脚步声。
璃月新港的秋风卷着桂花香,吹过教学楼前刻着“知新“二字的石碑。这所由刻晴推动建立的新式学校,借鉴了枫丹中学的架构,承载着璃月七星教育革新的愿景。校内既有璃月传统文学课让学生品味经典,也有从须弥教令院引入的生物学、元素反应理论等课程,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刚满二十二岁的晓月从须弥教令院进修归来,怀揣热忱成为这所新学校的教师。她身高四尺五寸,鼻梁上架着秀气的眼镜,身着枫丹千织屋的灰色修身外套与深红色百褶裙,脚蹬一双暗藏玄机的恨天高玛丽珍鞋——四寸的总高度通过防水台、粗跟和加厚鞋垫巧妙分配,让娇小的她穿上后更显干练优雅。
晓月性格腼腆,非教学场合常安静寡言,初次见面时甚至会害羞脸红、眼神闪躲。但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职业责任感便在她心中扎根。清晨提前到校备课,深夜批改作业,她努力克服羞涩,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直到整个人都染上温暖的气息。
备课时,晓月如同雕琢玉器般钻研教材。以璃月传统文学课为例,她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梳理诗词韵律、字词含义及创作背景,挖掘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其他课程,她也会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一天深夜,晓月的房间里灯光昏黄。座钟滴答作响,当分针与时针在十点刻度交叠时,她忽然感到胸口轻微压迫,吸气比平时多费两分力。她放下笔,指尖按揉着锁骨下方——这是须弥求学时用脑过度留下的习惯。窗外晚风掀起半幅窗帘,蟋蟀的鸣叫清晰起来,她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腰背蜷曲,呼吸急促。
用冷水洗了把脸,晓月看着镜中眼尾发青却目光明亮的自己,用毛巾按干水珠,目光扫过桌上整理整齐、用不同颜色笔迹标注的教案,动作干脆利落地将钢笔插入笔帽,最后检查一遍次日的教学资料,才转身调暗灯光,躺到床上,鼻尖萦绕着墨香与夜风带来的清露气息。
讲解璃月传统文学时,晓月会从诗词韵律延伸到诗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情感,建立知识联系。写板书时,她歪头沉思的姿态如古典画般端丽,写下的字体端正清秀,台下的学生们满含好奇与期待,如同幼芽顶开晨露,亟待汲取知识的养分。
日常相处中,晓月总是面带温暖的笑容,声音轻柔悦耳,对待学生极有耐心。学生犯错时,她不会疾言厉色,而是轻声引导。很快,学生们便接纳了她,课间常围在她身边分享趣事、烦恼,她总是专注聆听,偶尔用眼神和点头回应,听到有趣的部分,会轻轻捂嘴笑,脸颊泛起红晕,等学生说完,才给出温暖且切中内心的回应,成为学生们信任的知心姐姐。
与同事相处时,晓月用细腻的行动传递善意。她主动参与办公室活动,默默帮忙整理资料、给盆栽浇水,甚至记住同事常泡的茶叶品种,成为办公室里静谧的温暖纽带。
一次课堂上,晓月注意到一位学生眼神游离、表情低落。下课后,她凭借细致观察和敏锐感知,轻轻走到学生身边,温柔询问:“你今天看起来不太开心,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呀?悄悄告诉老师吧,我带了枣椰蜜糖哦!“在她的耐心询问下,学生说出和好朋友闹矛盾的心事。晓月微笑安慰,不仅给出解决方法,还引导学生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理解他人等层面思考。
还有个平时调皮捣蛋却热爱机械的男生,在课堂实验时粗心弄坏器材,盯着地上的碎玻璃片,手指绞着校服衣角,耳朵通红,肩膀越缩越小。晓月见状,拿起损坏的器材,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没关系,我们一起让器材'复活'好不好?“随后,她动手修复器材,一步步耐心引导男生重新操作,不仅教授实验步骤,还和他探讨机械背后的原理,激发他对知识的探索欲。男生顺利完成实验后,眼神透亮,嘴角扬起灿烂的笑容,从此对晓月充满感激与敬佩,也逐渐懂事。
私下里,晓月也有自己的烦恼。在须弥教令院进修时,她满心期待报名阿如村短期访学支教项目,精心准备申请材料,却因工作人员担心沙漠恶劣环境和她柔弱的身体而被拒。她心情低落,独自坐在普斯帕咖啡馆角落发呆,同学贾法尔找到她,将甜点心推到面前安慰:“晓月,别太难过。以你的能力和心意,就像火种无论落在哪里,都能燃起温暖的光。“晓月虽点头感谢,心中的失落却久久不散。
这段经历让晓月越发清楚自己身体的局限。想起在教令院爬楼梯中途歇息,搬教具时因力气不足滑落书本,她不禁叹息,抚过自己纤细的手腕。支教申请被拒,如同重石压心,让她对自身局限的担忧又深几分。
每当站在教室窗台前眺望云来海,她总会幻想拥有神之眼。像刻晴那样,足尖轻点地面腾跃而起,雷元素力如银蛇缠绕手臂,挥剑时雷光划破雨幕,尽显飒爽英姿。望着刻晴文件上签名边缘流转的蓝光,晓月心底涌起羡慕——她多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的力量与担当,守护身边的孩子们。
怀揣着这份憧憬,她不断努力提升教学能力。那些熬夜撰写的论文、学术交流中记录的笔记,都是她飞向理想的羽翼,期待有一天能被“神“的目光捕捉。尽管希望渺茫,但这份向往如同心中的光,支撑她在困难面前坚定前行。
第一次开「学舍聚亲会」那天,晓月早早来到教室做准备。她提前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还精心准备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展示资料,每一份资料都经过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她穿着那身熟悉的搭配,高跟鞋的鞋跟敲击着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家长们陆续走进教室,目光纷纷被这位身形娇小的老师吸引。
晓月步伐略显拘谨地走上讲台,站定后眼神有些许紧张地扫过台下的家长们。她首先介绍了学生们总体的学习进展,之后结合具体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说明,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教学理念,让家长们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明白背后的教育思路。
讲解过程中,晓月纤细的双腿微微紧绷,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可微微晃动的脚踝,还是透露出她内心的一丝紧张。她下意识地扶正眼镜,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沉稳。她偶尔会不自觉地把重心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纤细的足踝在高跟鞋的衬托下显得越发柔弱。
在与家长交流互动环节,晓月走到家长中间,脚步轻盈却又带着小心翼翼。她每一步都轻盈落下,脚尖先着地,随后脚跟缓缓着地,那姿态仿佛是在跳一支优雅的舞曲。她微微欠身,认真倾听家长们的问题和意见,一只膝盖不自觉地微微弯曲,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柔弱而优雅的气质。
当家长们近距离与晓月交谈后,不禁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老师虽然言语间尽显专业和负责,但她那娇小的身材、稚气未脱的面容,以及举手投足间的娇弱姿态,都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这种反差,让家长们对这位年轻老师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不禁对她能否胜任教学工作产生了一丝疑虑。
第一次家长会圆满结束,家长们相继离去,晓月则独自留在教室。她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才轻轻弯腰,小心翼翼地解开高跟鞋上的一字扣。长时间的站立,让她的脚踝和脚背微微浮肿。她轻轻揉捏着,指尖触碰到脚背时,能清晰感受到那道被鞋扣勒出的浅浅痕迹,凹陷的纹路里还带着细微的灼痛,像一枚无声的勋章,刻着讲台上的坚守。此时,她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复盘与家长交流的场景,思考家长们的话语背后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与担忧,分析自己的回应是否得当,思索后续如何改进与家长的沟通,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就在这时,晓月的眼眶忽然一热,几滴眼泪毫无征兆地涌出,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悄然滑落。她先是一愣,指尖触到脸颊上的湿意,这才意识到自己竟哭了。赶忙用指节内侧轻轻按着眼角:“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太紧张了?”她指尖摩挲着钢笔帽,在心里默默问自己,眉头微微皱起。眼镜片中倒映着她困惑的眼神,还有睫毛下那抹淡淡的阴影。
家长们在回家路上还在讨论晓月。一位家长说道:“我家孩子之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可这段时间不仅主动学习,成绩还提高了不少,看来晓月老师教得是真不错。”其他家长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回忆起会上晓月分享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了解,意识到她虽然年轻,但在教学上很有一套。就这样,家长们心中的疑虑在交流中逐渐打消,对晓月的信任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