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自缢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零点六章 选看

下面这个版本供喜欢的书友选看,所以就把它放在下面。

写的不好就多多担待\(`Δ’)/

玄薏将念之所在称为——念之玄枢

其一:万物生息处,念已悄然存。它非神府识海内流转之精魄,亦非躯壳间奔腾之气血灵力;念更如深埋于生命源头之脉动,乃真灵印记上那缕恒久不灭的微光。神魂若被侵染,便如澄澈玉鉴蒙尘,再难复全;而念之力,却可直抵那万物本源的印记,于生命最深幽处,悄然重塑其根本;

其二:念者,思感之渊海也。凡生灵者,无论草木含情,亦或灵兽慧根,其思其感,皆如无形涟漪,荡漾于虚空之海。倘若念力强横,念场浩瀚如宇,此身便若一面映照大千的无尘玉镜。他人思绪,如水中月影,清晰映照于我心田纤毫无隐。若存心扰动,念力微动,便如投石入静水,对方思感之流顿生波澜,方向尽由我主宰,此乃念之“观微”玄境,洞彻幽微,无远弗届。

其三:念者,更是沛然莫御之意志,坚若磐石,韧胜天丝。此意志凝结为执,一旦至纯至烈,便显化出开天辟地之威能。非是蛮力搅动乾坤,而是此心此念与大道法则冥合如一,遂能令山川易位、星河倒悬。此执念所至,金石为开,乾坤俯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乃念之“定宙”伟力,意志所向,法则相随。

其四:念之玄妙,更在于其乃通贯天地之桥梁。它非有形之能量,却似无形之手,可轻扣万物运转之机枢。以念驱策神魂,便如凡俗将军骤然换作了统御万古的战神,神魂之力顿显通玄变化,威能暴涨。以念贯通周身气血,则一举手一投足,皆暗契天地脉动,行止坐卧,无不合道自然。至于自身所修玄灵之气,得念加持,立时化作撬动寰宇伟力的无上道枢。念力所及,天地间磅礴浩瀚之力,皆可为我所用,如臂使指——此即念之“合道”玄微,念动处,天地应。

故曰:念者,乃生命烙印之真如自性,是思感之无形海洋,是意志之不朽丰碑,更是勾连大道、运转乾坤的无上玄微道枢。此念一起,天地便非天地,尽在我一念流转之中。无怪乎古偈有言:“一念动,万象生灭;一念寂,真如自显。”

——————————————————

念之本源:静默之渊

玄薏所悟之境,虽已窥得念力通玄之妙,触及思感如海、意志定宙、念合天道的无上威能,然此仅为念之显相,非其根源。念之真谛,更深藏于万物存在本身。

草木无言,扎根岩隙,岁岁枯荣;顽石无觉,静卧山川,亘古不移。此等无情无命之物,亦非“无念”之死寂。其存在本身,便是“念”最本初、最沉静的形态——玄薏谓之“静念”,或称“無念”。

此念非思非感,非欲非执。它乃是存在烙印于混沌中的“原始印记”,是构成一物“之所以为此物”的“根本凭依”。一株草之静念,便是其生发、挺立、枯萎之理的无声铭刻;一方石之無念,便是其坚硬、沉重、恒久之性的本源符印。此念不因意志而转移,却会随**时光长河的冲刷**而悄然变迁。

岁月流转中,机缘巧合下:

或有无尽星辉月华浸染,或有地脉灵机蕴养,一点静念或能于寂灭中萌动,吸纳天地灵韵,渐生灵性慧根,终化草木精怪、山石之灵——此乃**静念生灵**,自存在之基跃入思感之海。

或遭天灾浩劫摧残,或历沧海桑田磨蚀,寄托之物腐朽崩解,其内蕴之静念亦如风中残烛,终将**归于虚无**,存在之凭彻底消散。

玄薏洞悉此秘,方知掌控念力之极致,非止于生灵思感意志,更在于触及这万物本源的**無念之境**。若能参透并驾驭这最原始、最沉静的“存在之念”,便等于执掌了构成万物的**最底层代码**。

洞悉本念:可观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存在的根本道理,知其为何坚固,为何生长,为何消亡。

调控存续:可于无声无息间,微调其存在之理,或使其坚不可摧历劫不磨,或令其瞬息崩解归于尘土。

超脱混沌:此乃真正的大神通!万物皆由混沌孕育,受混沌意志(大道法则)的天然束缚与压迫。而掌控無念,便是直接从万物存在的“底层印记”入手,绕过甚至**重构**其与混沌的连接。玄薏坚信,此道若能臻至圆满,便可凭己心之念,于混沌意志的重压下,开辟出一条真正属于自我的**超脱之路**,自存在之基,跃升为定义存在之主。

故念之大道,显于思感意志,动可移星换斗;隐于存在本源,静能定义乾坤。掌控無念,便是执掌了造化之笔,于混沌画卷上,书写属于玄薏的永恒真名。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