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惠江水向南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从岗山的冬日与岔河的夏天

一、寒冬从岗山上挖茶地

1977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乌蛮滋佳裹紧补丁摞补丁的蓝布棉袄,踩着结霜的土路往岔河小学赶。书包里装着母亲连夜烤的三个红薯,在寒风中还带着余温。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三十多个半大孩子挤在土坯砌成的教室里,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霭。黑板上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被煤烟熏得有些模糊,墙角的火盆里,几根枯树枝有气无力地烧着。

“同学们,“班主任王老师搓着冻红的手,“这个寒假咱们要去从岗山学农,种集体茶地。这可是光荣任务,既能锻炼你们,又能为集体做贡献!“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乌蛮滋佳看见前排的阿强兴奋地捶着桌子,后排的小芳却皱起了眉头。乌蛮心里有些忐忑,从岗山他只在远处望见过,听说山路陡峭,冬天更是难走。

放学回家的路上,乌蛮滋佳把学农的事告诉母亲。母亲正在灶台前烧火,火光映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去吧,多带件衣裳,山上冷。“说着,她从柜子里翻出一件旧棉袄,那是乌蛮滋佳去世的阿公留下的。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孩子们背着简单的行李,跟着几位老师往从岗山走。山路蜿蜒,结了冰的石头又滑又硬。乌蛮滋佳踩着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小心翼翼地跟着队伍。寒风呼啸,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霜。

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从岗山上一大片的树杯等待开发。带队的李校长站在高处喊道:“同学们,咱们要在这里开垦出一片茶地!开春种下茶苗,几年后就大队能收获茶叶了!“

乌蛮滋佳分到一把锄头,和李洪平一组。土地冻得梆硬,一锄头下去只刨出个小坑,震得虎口发麻。李洪平抹了把额头的汗:“这地跟铁疙瘩似的!“乌蛮滋佳没说话,咬着牙继续挖。

中午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临时搭起的草棚里。乌蛮滋佳掏出已经凉透的红薯,掰了一半递给李洪平。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几个同学被寒风吹得感冒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乌蛮滋佳的旧棉袄被树枝划破了好几道口子,母亲补的补丁上又添了新伤。晚上,十几个人挤在简陋的工棚里,听着呼啸的山风,乌蛮常常想起家里温暖的灶台。

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很快就把山路封了。李校长决定暂时停工,等雪停了再继续。工棚里,孩子们围着火堆烤火。李洪平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水浒传》,给大家讲武松打虎的故事。火光跳跃,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疲惫中透着兴奋。

雪停后,劳动继续。随着冻土渐渐解冻,挖地的进度快了许多。乌蛮滋佳渐渐找到了窍门,不再一味地使蛮力,而是学会利用锄头的杠杆原理。看着自己开垦出的土地越来越多,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寒假快要结束时,大部分地块都已开垦完毕。最后一天,李校长带着大家在地里种下第一批茶苗。乌蛮滋佳小心翼翼地把茶苗放进挖好的坑里,填土、浇水,仿佛在呵护一个新的生命。

下山那天,乌蛮滋佳回头望了望从岗山。白雪覆盖的山坡上,一排排新种的茶苗在寒风中挺立。他知道,来年春天,这里将会冒出嫩绿的新芽。

回到家,母亲摸着乌蛮滋佳手上的茧子,眼里闪着泪花。乌蛮滋佳渥佳却笑着说:“妈,等茶地长成了,咱们也能喝上自己种的茶了!“

多年后,每当乌蛮滋佳路过从岗山,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就会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天。在那里,他不仅学会了劳动,更懂得了坚持与希望的意义。那些在寒风中种下的茶苗,就像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在艰苦中生根发芽,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二、岔河边的夏天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岔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面上不时泛起阵阵涟漪。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村子里的故事。

在这个叫街子队的地方,住着一个叫钱方的汉子。他是个孤人,打小没了爹娘,靠着村里人的接济和自己的顽强长大。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头上零星的癞痢更让他的模样显得有些特别。可即便如此,钱方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性格要强得很。

这天清晨,少年的乌蛮滋佳蹲在岔河边,小手拨弄着清凉的河水。他是村里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最好奇的一个。远远地,他看见钱方扛着竹篓向河边走来,立刻躲到了一丛芦苇后面。

“钱方叔又要去捕鱼了。“乌蛮滋佳小声嘀咕,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高大的身影。村里其他孩子都怕钱方,说他头上的癞痢会传染,但乌蛮滋佳不信。他见过钱方给村里的老人挑水,给孩子们编竹蜻蜓,那双手粗糙却灵巧得很。

钱方走到河边,脱下破旧的褂子,露出晒得黝黑的肩膀。他挽起裤腿,赤脚踏入水中,动作轻盈得像只水鸟。

“沙鳅鱼喜欢藏在石头缝里,特别是水流不急的地方。“钱方自言自语,声音浑厚低沉。他弯下腰,双手缓缓探入水中,突然猛地一抓——一条银光闪闪的沙鳅鱼在他手中挣扎。

“哇!“乌蛮滋佳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懊恼地捂住了嘴。

钱方转过头,眯起眼睛看向芦苇丛:“谁在那儿?“

乌蛮滋佳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慢慢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是...是我,钱方叔。“

钱方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会有孩子主动和他说话。他走上岸,湿漉漉的手在裤子上擦了擦:“你是老乌家的孩子?叫...乌蛮什么来着?“

“乌蛮滋佳!“男孩挺起胸膛,眼睛却盯着钱方手中的鱼,“钱方叔,你怎么知道鱼在那儿?“

钱方笑了,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这是秘密。不过...“他蹲下身,与乌蛮滋佳平视,“如果你答应不告诉别人,我可以教你。“

乌蛮滋佳的眼睛亮了起来,像两颗黑葡萄:“真的吗?我保证不说!“

就这样,在那个炎热的夏日清晨,一段特殊的友谊开始了。钱方教乌蛮滋佳观察水面的波纹,辨别鱼群游动的痕迹;乌蛮滋佳则帮钱方提着竹篓,不时发出惊叹和欢呼。

“看,那里有个漩涡,说明水下有石头。“钱方指着河面一处,“沙鳅鱼最喜欢在那里休息。“

乌蛮滋佳学着他的样子,把小手伸进水里,却什么也没抓到。钱方哈哈大笑,揉了揉男孩的头发:“别急,慢慢来。捕鱼需要耐心。“

太阳渐渐升高,钱方的竹篓里已经装了大半的鱼。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对乌蛮滋佳说:“饿了吧?走,去我家,我给你做鱼汤。“

乌蛮滋佳犹豫了一下:“可是阿妈说...“

“说我头上的癞痢会传染?“钱方的笑容淡了些,“那是他们不懂。这是小时候生病留下的,不会传染给任何人。“

男孩盯着钱方看了很久,突然伸出手,轻轻碰了碰钱方头上的疤痕:“不疼吗?“

钱方的眼睛微微湿润:“早就不疼了。走吧,鱼汤要趁新鲜喝。“

钱方的家在村子边缘,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但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各种竹编的小动物,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双草鞋。乌蛮滋佳好奇地东张西望,被一个精巧的竹笼吸引住了。

“这是捕鸟的吗?“

钱方正在灶台前生火:“那是蝈蝈笼。喜欢的话送给你。“

“真的?“乌蛮滋佳小心翼翼地捧起竹笼,爱不释手。

不一会儿,鱼汤的香气充满了小屋。钱方盛了一大碗给乌蛮滋佳,又拿出两个玉米面饼子。男孩狼吞虎咽地吃着,钱方却只喝了一小碗汤。

“钱方叔,你怎么不吃鱼?“乌蛮滋佳嘴里塞满食物,含糊不清地问。

钱方笑了笑:“我吃过了。你多吃点,长身体。“

其实乌蛮滋佳知道,钱方根本没吃。但他没说破,只是暗暗决定明天要带些家里的腌菜来。

下午,钱方带着乌蛮滋佳去竹林砍竹子。他教男孩如何挑选合适的竹子,如何用刀削去竹节。回到院子后,两人坐在树荫下,钱方开始教乌蛮滋佳编织小动物。

“先这样交叉,再从这里穿过去...“钱方的大手灵巧地翻动着竹篾,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竹蚂蚱就成型了。

乌蛮滋佳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急得满头大汗。钱方耐心地握住他的小手,一步步引导:“别着急,慢慢来。你看,这样...再这样...“

当夕阳西下时,乌蛮滋佳终于完成了一只歪歪扭扭的竹蜻蜓。虽然比不上钱方做的精致,但他却像得了宝贝一样高兴。

“我要拿给阿妈看!“男孩跳起来,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身对钱方鞠了一躬,“谢谢钱方叔!明天我还能来吗?“

钱方点点头,目送男孩欢快地跑回家,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乌蛮滋佳几乎每天都来找钱方。他们一起捕鱼、砍竹子、编织玩具。钱方发现这孩子出奇地聪明,一点就通;乌蛮滋佳则发现钱方懂得的东西比村里任何大人都多。

“钱方叔,你怎么会这么多东西?“一天,乌蛮滋佳好奇地问。

钱方正在修补一个破旧的渔网,闻言停下手中的活计:“因为没人照顾我,什么都得自己学。“他的目光变得悠远,“我六岁那年,爹娘都得病走了。是村里的张奶奶给我一口饭吃,东家给件衣服,西家给双鞋...我就想着,长大了要报答大家。“

乌蛮滋佳托着腮帮子,认真听着。他突然说:“那我也要学很多本事,以后帮钱方叔干活!“

钱方哈哈大笑,揉了揉男孩的头发:“好小子!不过你现在最该学的是认字。听说你在学校成绩很好?“

乌蛮滋佳骄傲地点点头:“先生说我学得快。钱方叔,我教你认字好不好?“

就这样,他们的关系又多了一层。乌蛮滋佳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教钱方认,钱方则教男孩更多生活的智慧。

一个月后的一天,乌蛮滋佳发现钱方把捕来的鱼全部分给了村里的老人,自己却空着手回家。傍晚,他偷偷溜出家门,怀里揣着两个煮鸡蛋和一块腊肉。

钱方正在院子里修补草鞋,看到男孩来了,惊讶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乌蛮滋佳把食物放在桌上:“钱方叔,你晚饭没吃吧?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钱方愣住了,喉结上下滚动:“你这孩子...“

“我知道你总是把鱼给别人。“乌蛮滋佳认真地说,“阿妈说,好人会有好报。钱方叔是最好的人。“

钱方的眼睛湿润了。他拉过男孩,紧紧抱了一下:“谢谢你,小乌蛮。“

那天晚上,乌蛮滋佳没有马上回家。他们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钱方给男孩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讲岔河的传说;乌蛮滋佳则告诉钱方他的梦想——去城里读书,当一名老师。

“到时候我要回来教村里的孩子认字,也教钱方叔!“男孩兴奋地说。

钱方微笑着点头:“好,我等着那一天。“

夏夜的风轻轻吹过,带着稻香和泥土的气息。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一个孤儿和一个少年,在星光下许下了最真挚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