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文学刘桢诗[46]
其源出于古诗[47]。壮气爱奇[48],动多振绝[49]。贞骨凌霜[50],高风跨俗[51]。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52]。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53]。
笺说
刘桢源出“古诗”,“古诗”源出《国风》,刘桢实与曹植同源。曹植直接源出《国风》,刘桢隔“古诗”一层,便逊一层。刘桢年辈稍长于曹植,知“源出”事关体系,不尽“以世代为先后”也。
曹植为《诗品》中完美之诗人,诗歌体现“骨气奇高”与“词彩华茂”统一之美学,此寄托钟嵘诗歌美学观。曹植以外,诗人皆有不足:刘桢偏于风骨,“雕润恨少”;王粲文秀,然“文秀质羸”,均为“偏胜”诗人。
刘桢、王粲优劣,众说纷纭。江淹《杂体诗序》:“公幹、仲宣之论,家有曲直。”沈约、刘勰重视王粲。《宋书·谢灵运传论》谓“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并提曹、王而不及刘桢;《文心雕龙·才略》以王粲为“七子之冠冕”。《诗品》则以为刘桢优于王粲,谓“陈思已下,桢称独步”;《诗品序》谓“昔曹、刘殆文章之圣”;《上品·曹植》条谓“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知钟嵘美学观念,丹彩风骨,偏胜之中,更重“质”与“风骨”;与沈约、刘勰存在审美分歧,显示其骨梗个性。
刘桢源出“古诗”,属《国风》系诗人;王粲源出李陵,属楚辞系诗人,刘正王偏,王粲不及刘桢,是钟嵘源出理论核心之一环。
诗例
刘桢诗四首:
《公宴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萍藻生其涯,华叶纷扰弱。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