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3 18:19:04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导言 引洮上山水利工程与工地社会
一 引洮工程与共和国治水史研究
二 从传统到现代:治水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 “工地社会”与“国家政权建设”的非常规路径
四 资料来源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工地社会的诞生
第一章 引洮工程上马
一 “久旱”难以遇“甘霖”
二 “引洮入渭”之民国断想
三 “甘肃落后论”大批判
四 “要把洮河引到董志塬”
第二章 工地社会雏形初现
一 四面八方来支援
二 “男女老少齐出征”
三 工程局的成立
四 社会网络的铺展
第二部分 工地社会的运行
第三章 施工
一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二 从“五一”通水到“七一”通水
三 渠首水库的三次截流
四 “自动装来自动倒”:向工具要效率
五 “人是决定的因素”:积极发挥人的潜能
第四章 制度
一 党组织
二 群众组织
三 思想教育
四 “大辩论”
五 大协作
六 参观
第五章 日常
一 食与宿
二 文化生活
三 娱乐活动
四 群众运动
五 医疗卫生
六 事故与伤亡
第六章 群体群相
一 “新”干部
二 英雄模范
三 普通民工
四 “大右派”
五 普通“五类”分子
六 “反革命”
第三部分 工地社会的裂解
第七章 困局
一 施工目标屡屡遭挫
二 工地上的粮食危机
三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四 “运动化”管理的最后努力
第八章 裂解
一 “一无效益”和“彻底下马”
二 政治账:“复查”与“甄别”
三 经济账:“坚决退赔”
四 社会账:伤亡民工的善后抚恤
结语
一 “时间”的工地:“革命”的实践
二 “空间”的工地:四维一体的磁力场
三 工地社会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大跃进”时期的甘肃引洮工程述评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