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消失的真实
更新时间:2022-04-18 11:16:1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近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越发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经济萎靡不振,迷茫与失序感充斥于公众情绪中。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急需寻找出口,以致许多人似乎忘记了战争的教训,心态倒退回19世纪,变为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拥趸。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层面的危机与思想层面的困顿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何为人文精神的衰落?繁荣的物质文明,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使大量的知识、数据、信息涌动于普通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沉醉于虚拟体验,寄希望于科技发展带来秩序的革新和社会的持续繁荣,却无法规避后真相时代的人心浮躁、意义丧失、真假不分。我们缺乏对现代科学的宏观理解,虚浮于技术带来的狂欢,放弃了思考,因此陷入无可避免的现代性危机。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书提出了“真实性哲学”的概念,详细剖解了20世纪的三场革命——全球化的兴起、科学革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陷入了今天的困境,探索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分离的本质。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3-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消失的真实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第五章 横跨经验世界和符号世界的拱桥
- 第四章 科学是什么
- 第三章 来自中国的研究
- 第二章 迷失在后现代主义的黑森林
- 第一章 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第三编 “语言学转向”阴影下的科学哲学
- 第六章 大道之隐
- 第五章 启蒙运动:客观世界的诞生
- 第四章 牛顿力学:《几何原本》示范的扩大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日本人为什么不再被狐狸骗了?
过去,日本凡有狐狸栖居的地方,必然流传着许多“狐狸骗人”的故事。除了狐狸,偶尔也会出现狸猫、貉、黄鼠狼等戏弄人的逸话。然而以1965年为界,此类故事突然在全国上下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很多人会问:“人被狐狸骗的故事都是真的吗?”而我的回答是,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唯有探寻“人为何不再被狐狸骗了”,才能得知更多真相。日本人会被狐狸骗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时的人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又是如社科5.9万字 - 会员
村改居:城镇化与居民需求
村改居是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多为不断产生的、新的、现实性问题。村改居带来了社会保障、户籍改革、环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带来了民众利益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主要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以问题为导向,描绘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诉求的新形态。社科32.4万字 - 会员
社会史研究(第6辑)
《社会史研究》是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设有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书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本书是第6辑,所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与宗族史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社科21.3万字 - 会员
获得感:一种社会心理分析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经验的综合反应,其心理内涵应能充分体现民众心理的共识性表征。本书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范式,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建构和实证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感的内涵及其结构进行解读,建构测量指标,编制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阶层与流动等因素对民众获得感的影响。社科12.1万字 - 会员
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与抗逆过程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本书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不仅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纳入贫困老人的抗逆过程,而且将相关社会政策作为该抗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科16万字 - 会员
组织信任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社会学的信任功能论,信任是现代组织工作环境复杂性的一种简化机制,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媒介力量,因其给予了行动者积极而确定的行动预期从而能够增加人们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本书梳理了信任概念的基本脉络,设计了组织垂直信任、水平信任和制度信任三个基本概念的量表,采用2007年和2017年中国城镇职工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组织信任的结构与过程,对组织信任的社科15.3万字 - 会员
找回家庭:农村代际合作与老年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范畴,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必然嵌入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下,由社会形态建构而成,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形塑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证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如果说传统家庭秩序的维系是有赖于家庭伦理,那么现代家庭秩序的基础则在于家庭社科15.8万字 - 会员
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过程
面对不利的现实条件(客户相对分散且不确定在场)和快递公司正式制度的双重约束,快递员在日常收派快件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类客户发展熟人关系,适当软化了快递服务合同,这被称为服务合同约束软化。服务合同约束软化既能提高快件收派的时效性,又能化解客户投诉带来的快件收派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结构不稳定和多元化约束机制的条件下极易发生,是我们了解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析视角。社科18.4万字 告别“第二性”
性别平等是平等理想的重要维度,在人类迈向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女性意识逐步觉醒。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对性别平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也有许多女性为争取平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本书回顾了西方思想史上的性别观念,聚焦启蒙以来的性别平等理论以及世界各国的女性运动,讨论社会契约与女性困境、社会主义与女性解放、家庭正义的可能性、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身份政治与女性认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权利、社科23.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社会网分析讲义(第3版)
《社会网分析讲义》是“清华社会学讲义”系列之一,自第一版发行以来,受到师生广泛好评。为了吸纳社会网领域的前沿主题和最新研究进展,作者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个别陈旧的知识点,增加了大数据与社会网。第三版内容涵盖了社会网(以及社会资本)领域的重要主题,定位仍是以初级分析技术为主、以NCINET指令为辅,同时提供一些研究范例作为学习参考,以便初学者能很快上手做社会网研究,是一本既有广度又有深社会学22.7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8辑)
本辑承接《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3、14辑关于医患关系与社会心态的相关研究,分“社会心态”和“医患信任”两大栏目,每个栏目收集了若干篇理论类和实证类文章。研究内容既包括医患双方的医患社会心态、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幸福感和老年人的社会信任等社会心态相关主题,又涉及多视角的医患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总之,本辑的研究从多元理论视角和多元方法路径,继续对医患信任及其他当下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理社会学13.5万字 - 会员
社会创新研究(第1辑)
《社会创新研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信息中心、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等联合编辑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刊秉持“倡导公益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的理念,追求“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针,崇尚“原创研究、实证研究、深化研究”的精神,设有“基础研究”“实践创新”“调查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组织管理”“教育探索”“成果评述”“他山之石社会学17.2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第7辑)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7辑,以“艾滋歧视及其法律应对”为主题,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等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社会学24.3万字 - 会员
社会工作教学案例精选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各个大学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使用,如何使之更好地融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是考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我们编辑了这本教学案例集。本书突出应用导向,力图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的案例材料均来源于每位任课教师的实务经验与科研实践,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18.5万字 - 会员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13辑)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是第13辑,以劳工社会学为研究领域,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赋权效应、男性农民工的空间反叛和性别实践、产业升级对农民工技能形成的影响,快递员和网络主播的劳动过程,以及基层工会改社会学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