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论语(5)
(第七章),这同其师的观点毫无二致。因此,曾子在孔子后的儒学传承上有着十分重要地位。由他传给子思(孔子之孙),再经子思门人,传到了孟子,将儒家学派的思想又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子罕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1]。
(二)达巷党人[2]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3]?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四)子绝四:毋意[4],毋必[5],毋固[6],毋我[7]。
(五)子畏于匡[8],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9]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10];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1]?”
(六)太宰问于子贡曰[12]:“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13],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七)牢[15]曰:“子云,吾不试[16],故艺。”
(八)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17],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18]。”
(十一)颜渊喟然[19]叹曰:“仰之弥高[20],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22]。虽欲从之,末由也已[23]。”
(十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24]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25]?”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十四)子欲居九夷[26]。或曰:“陋[27],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十五)子曰:“吾自卫反鲁[28],然后乐正[29],雅颂各得其所[30]。”
(十六)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十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
(十八)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十九)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33],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二十)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二十一)子谓颜渊曰[34]:惜乎[35]!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二十二)子曰:“苗而不秀[36]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二十三)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二十四)子曰:“法语之言[37],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38],能无说乎[39]?绎[40]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二十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十七)子曰:“衣敝缊袍[41],与衣狐貉[42]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3],何用不臧’[44]?”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二十八)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十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十)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45];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46]。”
[注释]
[1]与:肯定,一说为和,同。[2]达巷:地名。党:古代五百家为一党。[3]执:这里意为从事。[4]意:同“臆”,主观臆断。[5]必:自以为是。[6]固:固执。[7]我:自私自利。[8]畏:警戒。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公元前496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匡被当地百姓围困。[9]兹:这里,孔子自指。[10]后死者:也是孔子讲自己。与:这里意为掌握。[11]如予何:把我怎样,对我无可奈何。[12]太宰: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吏。[13]纵:让,使。[14]鄙事:卑贱的工作。[15]牢:孔子弟子,姓琴,字子开。[16]试:被委以官职。[17]鄙夫:乡下农夫。[18]叩(kòu):询问。两端:两头,一个事物的两方面。[19]喟(kuì)然:叹息声。[20]弥(mí):更,愈。[21]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22]所立:面前树立的东西。卓尔:高耸的样子。[23]末:无。由:路径。[24]韫(yùn):收藏。匵(dú):柜子。[25]善贾(gǔ):商人。沽:卖掉。[26]九夷:我国东部几个少数民族。[27]陋:经济、文化、习俗落后。[28]反:同“返”。公元前484年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由卫返鲁,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历程。[29]乐正:审定礼乐以及为《诗经》中的《雅》和《颂》伴奏的乐曲。[30]雅颂:指与《诗经》中《雅》、《颂》诗相配的乐曲。[31]逝者:时光,也指天地万物之变化。夫:语气词。[32]舍:停息。[33]篑(kuì):装泥土的筐。[34]谓:谈及。[35]惜乎:叹息,为颜渊英年早逝而惋惜。[36]秀:庄稼吐穗扬花。[37]法语:合于礼法的话。[38]巽:谦逊,婉转。[39]说:同“悦”。[40]绎(yì):原意抽丝,这里意为分析鉴别。[41]衣:动词,穿。敝:破的。缊(yùn):旧的丝绵絮。[42]狐貉(hé):狐貉皮毛制成的袍子。[43]忮(zhì):妒忌。求:贪求。
[44]臧(zāng):善,好。引语出自《诗经·邶风·雄雉》。
[45]适:往,这里意为达到。[46]权:权宜,随机应变。
[鉴赏]
在《论语》中,全方位、多层次地描绘了孔子。《论语》中所展现的孔子不是一个干巴巴的说教者,也不是一个干瘪瘪的理论家,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思想十分深刻的真实历史人物形象。《论语》最终将一个文化伟人的不朽形象耸立在了中国历史的原野上,这是它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本篇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用来塑造孔子的形象,归纳起来,其手法有三:
第一,通过孔门弟子来赞颂孔子。他的诸多弟子、尤其是其高徒,对孔子的思想、学问以及人品了解得最真切,对老师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因此,他们对孔子的精神风貌描绘得最为传神。颜渊盛赞孔子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善于对弟子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完善所需的内在动力,以至于令颜渊感到“欲罢不能,既竭吾才”,使他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通过孔子同时代的人的评论来描绘孔子。本篇第二章记载了达巷的一个人对孔子的看法,他虽然惋惜孔子没有一项突出的专长,但是却由衷地感叹孔子的伟大和博学。另外,在第六章中,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这与达巷的人感觉基本相似。这些都足以表明,孔子生前虽然在政治上地位并不算高,但是在思想、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以及品格的高尚,已经在当时社会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认。
第三,孔子自道。本篇刻画孔子的形象,是通过孔子回顾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人生经历,以及对所见所闻的反应来进行的。由于记录的许多都是孔子的心声,所以读来感到亲切自然,令人启发良多,而且所描绘的孔子人格非常丰满感人。
《论语》一书,表达孔子的思想、观念是与描绘孔子形象相结合起来的。它对孔子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是中国古籍之中,以个人为核心,精心塑造人物形象的第一部。儒家学派的形成以及发展,后世儒学在中国思想界形成支配地位,这些都与《论语》所成功塑造的孔子形象息息相关。
乡党
(一)孔子于乡党[1],恂恂[2]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3]言,唯谨尔。
(二)朝,与下大夫言,侃侃[4]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5]如也。君在,踧踖[6]如也,与与[7]如也。
(十三)乡人饮酒,杖者[8]出,斯出矣。
(十四)乡人傩[9],朝服而立于阼阶[10]。
(十五)问[1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十六)康子馈药[12],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十七)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二十)君命召,不俟[13]驾行矣。
(二十二)朋友死,无所归[14],曰:“于我殡[15]。”
(二十三)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二十六)升车,必正立,执绥[16]。车中不内顾,不疾言[17],不亲指[18]。
(二十七)色斯举矣[19],翔而后集[20]。曰:“山梁雌雉[21],时哉[22]时哉!”子路共[23]之,三嗅[24]而作。
[注释]
[1]乡党:家乡,乡里。[2]恂恂(xún):忠厚温和的样子。[3]便便(pián):善于辞令。[4]侃侃(kǎn):说话理直气壮。[5]訚訚(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6]踧踖(cùji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7]与与:谨慎小心的样子。[8]杖者:拄着拐杖的人,指老人。[9]傩(nuó):古代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10]朝服:上朝穿的服装。阼(zuò)阶: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立此迎客。[11]问:问候,这里指托人问候远方朋友。[12]康子:季康子。馈(kuì):赠送。[13]俟(sì):等候。[14]无所归:无人料理丧事。[15]于我:由我负责。[16]绥(suí):上车时手拉引身向上的绳索。[17]疾言:快速讲话。[18]亲指:用自己的手指划。[19]色:脸色。举:鸟飞起来。全句意思是鸟见人的脸色,受惊,飞起。[20]集:鸟群停在树上。[21]雌雉:雌野鸡。[22]时哉:得其时啊!指鸟饮啄、飞起停息得其时,也是形容它们自由自在。[23]共:同“拱”,拱手。[24]嗅:唐代石经《论语》中写为“戛”(jiá),野鸡鸣叫声。
[鉴赏]
本篇同上一篇一样,也是用来精心塑造孔子形象,使用的手法主要是由小见,更多地是从孔子的生活细节之中来描绘孔子的精神风貌。在这些描绘之中,主要凸显了孔子以下的品德与性格:
一、尊重他人。孔子一直将人的价值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不仅能通过他的思想表述以及学术观点而展现出来,而且在他的日常言行之中也时有展现。例如,在乡里,孔子对长者处处都会很敬重的态度。第十三章说孔子同乡人饮酒,结束后他执意让长者先行,而后他才离开。第十五章提到,他托人问候远在异国的朋友,送别所托之人的时候,一再向其拜谢致意,孔子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对所托之人的谢意之诚挚就跃然纸上了。
二、温和与谦恭。这是孔子性格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方面。第一章里说孔子平时在乡里“恂恂如”,也就是说显示出温和恭顺的样子,所谓“似不能言者”,意思是说他并非不善言谈,而是为了尊重别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反而是乐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三、十分真诚。第十六章描写的是孔子的真率,他敢于说真话,从来不不逢迎有权之人。第十六章提到了鲁国宰相康子赠药给孔子,依照古代习俗,下级受上级所赐之食,应当尝一口之后立即拜谢,但是由于孔子不知药性,不清楚它是否有利于治病,因此,并没有因为赠药者的地位崇高而盲目行事,他可饮而饮,不可饮则不饮,并向对方如实以告,这些都很好地反映了孔子的坦诚胸襟与真诚之态度。
整部《论语》的思想与它的表述方法是统一一致的,这充分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术与人格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之中,孔子所推崇、倡导的观念与他的言行与生活融为一体:孔子所确认的真理如同他的信仰、心灵、全部生命、乃至整个人生合而为一,形成了独特的孔子精神。由于运用了这种方法,孔子的观念、所表达的道理就不是空洞苍白的,而是他的志趣所在;而他的日常言论与行为,以及待人接物,也不是随意而起,都含有深意,这些都表现了他所总结、信奉与倡导的那些根本观念。
先进
(一)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三)德行:颜渊、闵子骞[4]、冉伯牛、仲弓。言语[5]: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6]:子游、子夏。
(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7]。”
(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8]其父母昆[9]弟之言。”
(九)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十)颜渊死,子哭之恸[10]。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11]之为恸而谁为?”
(十一)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12]也。非我也,夫[13]二三子也。”
(十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十三)闵子侍侧,訚訚[14]如也;子路,行行[15]如也;冉有子贡,侃侃[16]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17]然。”
(十四)鲁人为长府[18]。闵子骞曰:“仍旧贯[19],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