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分析
虽然某种形式的技术分析似乎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但是查尔斯·H.道(1851—1902)是近代首位重新引入和评价技术分析的人。他被称作“现代技术分析之父”。道氏引入了股票指数来评估股票市场的业绩表现,并推断经济的未来前景,使得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道氏一生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擅长撰写金融新闻。1879年,他为罗德岛的《普罗威登斯报》(Providence Journal)工作,以一篇矿业报道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1880年,道氏搬到了纽约,继续从事矿业报道。1882年,道氏与爱德华·琼斯和查尔斯·博格斯特莱瑟(Charles Bergstresser)一起,共同创办了道琼斯公司(Dow,Jones & Company),办公室就在一家卖苏打的店铺后面,而这家店铺旁边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该公司主要通过邮差向华尔街附近的客户发送手写的新闻报道。
1884年7月3日,道氏在公司的《客户午后新闻简报》(Customer's Afternoon Newsletter)上发布了他的第一期股票指数。道氏只是加总所有股票价格再除以股票总数量,计算了一个股价加权平均指数。这个指数总共包含11种股票——9只铁路股票和2只工业股票。
表3-1 《客户午后新闻简报》(《华尔街日报》前身)
表3-2 《华尔街日报》
表3-1是道氏发布第一期指数时包含的上市公司名单。虽然按照现在的标准看,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但是这非常符合19世纪80年代美国铁路公司在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个股票指数恰恰体现了这一点。1885年2月,道氏开始每天编制和发布交易活跃、资本化程度较高的股票的指数。此时,道氏指数包含了12只铁路股股票和2只工业股票。1886年1月,道氏用12只股票指数(包含10只铁路股票和两只工业股票)取代了那个14只股票的指数。1886年5月,道氏发现在美国经济中,新兴工业部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修正了指数,使其覆盖了全部美国工业股票。第一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于1896年5月26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其中包含了12只股票,如表3-2所示。尽管这些公司以不同方式幸存了下来,但只有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仍然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的成分股。
道氏首次发布的铁路股票指数后来更名为铁路平均指数(Railroad Average)。1970年1月2日,道氏运输业平均指数(Dow Transportation Average)问世,该指数也包括航空和卡车公司等非铁路股票。如今,在运输业平均指数的20只股票中,只有4只是铁路股票,分别是CSX运输公司、堪萨斯南方铁路公司、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实际上,道琼斯运输业平均指数反映了行业的变迁,现在包含2家船运公司、5家航空公司、3家卡车运输公司、2家租赁公司以及4家空运和货运公司。
1916年,也就是道氏去世14年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成分股增加到了20只。1928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继续扩充到30只股票。虽然该指数不断更新,以反映各只股票的权重、交易市场的状况、市场资本化和实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但是该指数直到今天,只包含30只股票。
道氏创办这些指数的初衷是将其作为经济预测指标,但是这些研究耗尽了他的一生,他的理论也被称为“道氏理论”(详见第6章)。道氏理论是现代技术分析的基石。道氏提出的准则,虽然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表现方式不同,但依然有效。
道氏对技术分析领域的贡献远不只创设了这些指数。道琼斯公司(The Dow Jones Company)是美国第一个公开发布证券价格的公司。之前也存在供私人订阅的披露股票价格的市场简讯,但是这些信息只服务于付费订阅客户。价格信息的持续发布为技术分析提供了素材。官方新闻和信息和投机者操纵造成的价格大幅波动,激发了人们对价格波动的研究兴趣。通过观察价格,投资者和交易者希望可以了解到谁在买入、谁在卖出,以及未来的价格走势会如何发展。技术分析是让不了解市场情况的人获得信息的一个途径。
通过记录价格、计算平均指数,分析师开始察觉价格通常以特定的形态重复出现。分析师还注意到市场的运转机制很复杂,它会受到人们的影响。他们的投资观点、时间跨度选择、掌握的信息和自身情感等因素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市场均线的形态,尤其是曲线或双重顶、双重底等概念,最先由道氏提出,后来其追随者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奈尔森(S.A.Nelson)和罗伯特·雷亚(Robert Rhea)在20世纪20年代做了进一步阐述。1931年,理查德D.维考夫(Richard D.Wyckoff)成功开设了交易和投资方面的函授课程。早在20世纪20年代,维考夫就出版了一份技术分析简报,订阅用户超过了20万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金融界的先驱们创建了包括腾落线(A/D线)在内的一系列经典指标。1944年,伦纳德P.艾尔斯(Colonel Leonard P.Ayres)上校开发了一种早期评估商业信心的方法,被人们认为是A/D线的原型。艾尔斯上校拥有一家名为标准统计(Standard Statistics)的公司。1941年,标准统计公司与亨利·普尔(Henry Poor)的公司合并,这个新公司就是后来的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福布斯》杂志和《纽约时报》的金融编辑理查德W.沙巴克(Richard W.Schabacker)也发现了个股的价格形态,并观察到了各种有价证券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他是史上第一个用“三角形”(triangle)、“三角旗形”(pennant)和“头肩形”(head-and-shoulders)等词汇描述价格形态的人。有关价格形态,我们将在下文有关章节展开讨论。沙巴克著有《股市理论与实践》(Stock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1930)、《技术分析与股市盈利预测》(Technical Analysis and Market Profits,1932)以及《股市盈利预测》(Stock Market Profits,1934)。一直依赖价格波动进行投机买卖的大宗商品市场,也发展出了一些有用的技术分析理论。那是一个市场中存在各种投机、内幕交易和操纵活动,却缺乏监管的时代。处于信息链之外的人往往处于不利位置。采用价格波动作为预测工具,使技术分析得以脱颖而出。
20世纪30年代末以及4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有关股票市场分析的著作还不多。考虑到当时的商业和经济环境,在这一方面的文献空白并不令人惊奇。在《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颁布之后,格雷厄姆(Graham)和多德(Dodd)出版了一部股票分析著作。在《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1951)一书中,格雷厄姆和多德提出了投资分析的基本面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经济形势和公司价值。虽然这本书为基本面分析奠定了发展基础,但是读者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格雷厄姆和多德不认为单靠基本面分析本身就可以确定证券价格。请看从《证券分析》一书中节选的下列文字:
我们所说的分析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片面和间接的。之所以说是片面的,是因为那些分析因素常和纯粹的投机因素共同起作用,而投机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往往和分析因素的影响作用相反。之所以说间接,是因为分析因素是通过人们的情绪和决策过程这一媒介起作用的。也就是说,市场不是一台称重机器,不能通过精准和没有人为影响的机制,显示并记录与每个东西的品质相符的价值。相反,我们倒可以说,市场是一架容纳无限个体选择的投票机器,它产生的结果既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也反映了人们的情绪。
1948年,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和约翰·迈吉(John Magee)(见图3-2)出版了《股市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第1版。爱德华兹和迈吉展示了数百只股票所表现出的技术形态。他们给出的解释至今仍被广泛采纳,众多的技术分析师将该书奉为“技术分析的《圣经》”。2013年,这本书发行了第10版。
起初,价格信息先被记录下来,再手工绘制在图表上。即便到了今天,点数图的忠实粉丝仍在手工绘制图形,很多专家和交易者认为,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手中交易的股票。专业制图机构会为那些无暇自行坚持数据精确度并绘图的人,提供手工绘制的图册。
图3-2 爱德华兹和迈吉
资料来源:W.H.C.巴塞迪(W.H.C.Bassetti),旧金山金门大学金融和经济学兼职教授。《投资系列》(Investment Series)编辑约翰·迈吉;爱德华兹和迈吉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10版。
一旦技术分析师对于复杂的数学工具日益精通、游刃有余,他们就不会满足于研究前辈们留下的图形形态,而会尝试用更高级的数学方法描述价格动态。20世纪50年代最声名显赫的技术分析师是约瑟夫·格兰维尔(Joseph Granville),他曾就职于E.F.赫顿公司(E.F.Hutton),并于1959年在《巴伦周刊》(Barron'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巴伦信心指数”(Barron's Confidence Index)的短文。之后,格兰维尔又完成了两本著作,其中涉及了能量潮(on-balance volume,OBV)、200日移动平均线,以及其他至今受技术分析师青睐的工具。与他同时代的伟大分析师还包括肯尼斯·沃德(Kenneth Ward)、爱德蒙·塔贝尔(Edmund Tabell)、科波克(E.S.C.Coppock)、沃登(D.G.Worden)、加菲尔德·德鲁(Garfield Drew)和乔治·林赛(George Lindsay)。
20世纪60年代初,变动率(rate of change,ROC)的概念,即动量指标(momentum)已经成了技术分析师的常用工具。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的绘制更加精准、快捷。此外,比例、震荡指标和其他枯燥烦琐的计算,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并验证。从此,计算机彻底改变了技术分析的面貌。
图3-3 小威尔斯·怀尔德
资料来源:J.Welles Wilder,Jr.
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最流行的技术工具是相对强弱指数(relative strength index,RSI),它由小威尔斯·怀尔德(J.Welles Wilder,Jr.)提出(见图3-3)。作为最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分析师,怀尔德还提出了有方向运动(directional movement)、抛物线系统(parabolic system)、平均真实波动范围(average true range)等概念,在当今技术分析中仍然受到重视。另一位分析师和大宗商品交易员理查德·唐奇安(Richard Donchian),提出用10日和20日移动平均线的交叉作为买入或卖出的信号,还提出了“4周法则”(four-week rule),即当价格突破或跌破4周高点或低点时,价格曲线将开始新的趋势。马丁·兹威格(Martin Zweig)在期货市场上检验了看跌-看涨比率(put-call ratio)的使用方法。此外,分析师弗雷德·希驰勒(Fred Hitschler)和杰拉尔德·阿佩尔(Gerald Appel)还提出了许多概念,包括移动平均包络线(moving-average envelopes)、移动平均交叉点(moving average crossover)、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等。在本书后面各章节中,我们在谈到具体方法时,还会介绍更多分析师的成果。
正当复杂数学工具的使用和计算机技术推动技术分析向前发展之时,学术界对技术分析发起了质疑。学术界认为,对价格不可能进行分析,因为价格是随机分布的,过往情况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同时,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们坚持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因此新闻、信息等会立即在市场上得到合理反映。由于没有哪种价格研究方法可以预测出此类消息,因此技术分析就是一种无效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基金管理人逐渐关闭了技术分析部门,其中大部分基金经理接受过反对技术分析的大学的商学院教育或培训,而技术分析也开始因此而日渐式微。
尽管学术界贬低技术分析的应用,但是技术分析师可以接触到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和越来越全面的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获得大量高质量数据,这可以让分析师优化自己的交易策略。根据过去的价格数据,经过大量计算,可以确定哪种策略能够带来更多利润。在假定未来的市场行为和现在类似的前提下,这些经过优化的结果可以用来制定未来的交易策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为研究技术分析提供了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工具,但一种古老的技术工具也同时被引进了美国。正如上文所述,尽管日本蜡烛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但是此前西方金融市场一直没能接触到日本的文献和金融分析工具。史蒂夫·尼森(Steve Nis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蜡烛图引进美国。从那以后,其他图形工具,包括卡吉图(Kagi)、卡赛图(Kase)、砖形图(Renko)和一目均衡图(Ichimoku Kinko)也被引进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