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淮治理 关系民生

训曰:黄、淮两河,关系漕运民生,最为重要。故朕不惮勤劳,屡亲巡阅,察其险易之形势,审其疏导之机宜,缓急次第,具有成画。大修工程,费以数百万计,岁修帑金亦以数十万计。乃康熙三十七年,黄、淮并涨,总河董安国不坚筑堤堰,疏通海口,因而河身垫高,以致倒灌洪泽湖口,湖水从六坝旁泄,由运河入下河,淹没民田。于是罢董安国,而以于成龙代之,授以治河方略。三十八年,亲往阅视,驻跸清口河干,面谕于成龙:清口宜筑挑水坝,挑黄河使趋北岸,始免倒灌清口之患。而于成龙未获成功。继用张鹏翮为总河,又令大臣官员往高堰筑堤,坚闭六坝,使洪泽湖水畅出清口。仍谕张鹏翮:清口筑挑水坝,尤为紧要。此坝不筑,则黄水顶冲,断不能使向北岸,湖水必不得畅流。张鹏翮遵奉朕言,坝功筑成,黄流遂直趋陶庄,清水因以畅流。叠经伏秋大涨,并无倒灌之事。又命浚张福口等引河,筑归仁堤,疏人字、芒稻、泾、涧等河,开大通口,皆一一告竣。曩时黄水泛涨,或与岸平,或漫溢四出。今黄河深通,河岸距水面数十余丈,纵遇大涨,亦可无虞。此皆由朕深念河工国家大事,夙夜厪怀,未尝少释,且简命河臣,倚任甚切,所属官吏俱听选用,凡在河工大小官员,并皆勉力赴工,共襄河务之所致也。此系朕治河始末,特语尔等识之。

训曰:言治河者谓宜顺其入海之性,不宜障塞以与之争,此但言其理耳。今河决在七里沟,去海止四十余里,若听其顺流入海,既可不劳人功,亦且永无河患,岂不甚便?但淮以北二百里之运道遂成枯渠。国计所关,故不得不使其迂回而入淮河之故道,此由时势与古不同也。

【注释】

①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②次第:顺序,次序。

③帑(tǎng)金:钱币,多指国库所藏。

④驻跸:皇帝后妃外出时途中暂停小住。

⑤引河:为引水灌溉而开挖的河道。

⑥曩(nǎng)时:过去,以前,以往。

⑦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⑧廑(qín)怀:殷切挂怀。

⑨障塞:阻塞不通。

⑩迂回:曲折回旋。

【译文】

训言说:黄河、淮河两条大河,关系着水道的运输与人民的生存大计,因而最为重要。所以我不辞劳苦,多次亲自前往巡视,考察那里凶险与平坦的地势,审查疏导两河的具体措施与方针,对其治理顺序的轻重缓急,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划。大规模治理两河工程所花的费用高达数百万,每年为修浚河道所花的库银粗略计算也有数十万之多。康熙三十七年,黄、淮两河同时水位上涨,两河总督董安国不组织民众修筑坚固的大堤,疏通海口,因而河床垫高,以至于奔腾的河水倒灌进洪泽湖口,使湖水从六坝的旁边倾泻而出,由运河进入下河,淹没了沿岸的农田。于是我罢了董安国的官职,让于成龙替代他,传授给他治河的方针策略。三十八年,我亲自前往两河视察,暂时驻扎在清口河岸,当面训示于成龙:在清口应当修筑挑水坝,阻遏黄河使水流向北岸。这样才能避免倒灌清口的祸患,然而于成龙并没有成功治理河道。接着又任命张鹏翮为两河总督,命令大臣官员前往高堰修筑河堤,牢牢关闭六坝,使洪泽湖的水从清口顺利流出。仍旧告诉张鹏翮:在清口修筑挑水坝,这里尤为紧要,如果不筑此坝,那么黄河的水就会迎头冲过来,从而无法使它流向北岸,一旦这样湖水必定不能畅流。张鹏翮遵从我的谕旨,终于筑坝成功。于是黄河水直接向陶庄流去,清水因而得以畅流。多次经过伏天与秋季河水猛涨,并没有发生河水倒灌的事情。我又命令疏浚张福口等为引水灌溉而开挖的河道,修筑归仁堤,疏通人字河、芒稻河、泾河、涧河等河流,开挖大通口,都一一宣告竣工。以前黄河水涨溢泛滥,有时水与岸平,有时漫溢四出。现在黄河进一步加深畅通,河岸距离水面有几十丈之高,纵然遇到河水大涨,也可以没有忧虑了。这都是由于我深切记挂着治河工程,把它作为国家大事,日夜殷切挂怀,从未曾有一点松懈,而且选派任命治河的大臣,依赖信任都至为恳切,所属官吏都听从选派任用,凡是在治河工程上的大小官员都勤勉奋力投入工程,共同致力于治河事务。这就是我治河的经过,特意告诉你们,使你们对治河的事有所了解。

训言说:倡言治河的人认为应该顺应河水奔流入海的性能,不应阻塞水流而与它争持。这只不过说的是治河的道理而已。如今黄河在七里沟决口,离大海只有四十多里,如果顺其自然让它顺流入海,就可以不用耗费人力,而且也永远没有水患,难道不是很方便吗?只不过淮河以北二百里的运道就成了一条枯渠。因为这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所以不得不让黄河里的水迂回曲折转流入淮河故道。这是由于时势的发展与古代不同的缘故。

【解读】

古往今来,黄淮治理,关系着人民的安危,关系着国计民生。尤其是黄河,自青藏高原发源直至东流大海,作为地上悬河,无数次决堤冲坝,泛滥成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对黄淮的治理予以了高度重视。早在上古时期,尧舜就派鲧和禹治水,鲧“以息壤止水”的失败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辛苦说明:古人为治水患付出了惨痛的教训和代价。康熙对于两河治理的重视与治河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当今,黄淮的治理对于国计民生来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洪涝灾害、水源断流等也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如何顺其性又能使它造福于民?这需要我们既要借鉴古人的治河经验,又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黄淮两河灵活管理,该堵则堵,该疏导就疏导,该直流入海就让它直流入海,该迂回曲折就不要害怕麻烦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