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与辽宁结缘的人和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歌曲《牧歌》(东蒙民歌)

记谱/整理者:安波

填词:海默(剧作家、诗人)

赤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蒙语为“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最近几年,这个发现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城市,因话剧艺术家宋国锋执导的话剧《热土》,再次吸引了国人目光。70多年前,一大批鲁迅艺术学院的文学家、艺术家,受党中央和毛主席派遣,从延安奔赴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其中一部分以安波同志为代表,在赤峰一带创办了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为解放战争、为新中国培养出数以千计的文艺骨干和艺术人才。流传全国乃至世界的蒙古族长调《牧歌》,就是安波在赤峰工作时期记谱、整理的。话剧《热土》便是依据安波在赤峰的史实而创作。

《牧歌》原为流传于昭乌达盟(现为赤峰市)的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是一首哭诉兄弟之情的悲歌。单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蒙语称“乌尔汀哆”,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后经著名剧作家海默填词,《牧歌》所表达的情感升华为牧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柔美的曲调,舒展的节奏,低回婉转间把人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歌曲为宫调式,第一小分句明显带有小调色彩,第二小分句句尾却落在大调的属音使得音乐充满了发展的动力,上句旋律一直围绕着有徵调色彩的“嗦”做上下回旋进行,下句则转入上句下方的五度宫音上,同时围绕着主音回旋进行。

从第三个乐句开始到第四个乐句结束,旋律进行则鲜明地表现为大调性质。

随着《蒙古民歌集》和《东蒙民歌选》的相继出版,《牧歌》飞出了草原,传遍了全国,被改编成多种音乐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沙汉昆的小提琴曲和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它们已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传世珍品。


⊙ 闲文逸事答问录

安波在瞿希贤家把《东蒙民歌选》从头唱到尾


:原来“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是这样从草原飞出来的呀!

:源自东蒙草原的《牧歌》,如果不被安波记录并带进现代音乐世界,也许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淡去。所幸,1954年的一天,安波到了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的家,本来两人只想选几首,结果他们把《东蒙民歌选》从头唱到尾。被画上两个圈也被认为最动人的,就是《牧歌》。音乐的抽象性是音乐最不可思议的可塑性;而音乐的识别性,也是它历经千百年依然能代表一方热土、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品质。

:《牧歌》这个典型,真让人对从事搜集、整理民族民间瑰宝的人充满敬意。

:是啊!安波带领青年教师许直(著名钢琴家郎朗恩师朱雅芬的丈夫)和负责翻译的胡尔查等人搜集整理的《蒙古民歌集》,是我国第一部记录蒙古族音乐的文献。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代人的自觉和努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对建立中国文化的自信,实在是贡献太大了。

歌曲《嘎达梅林》是一首跨民族跨唱法、歌唱英雄的蒙古族短调。更是经安波搜集整理推介后,才在更大范围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