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肝者,将军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历代注家多以肝属风木,其性主壮勇而急,在志为怒等来阐释肝为“将军之官”,其理由并不充分。《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云:“肝属木,木主发生,故为将军之官,而谋虑所出,犹运筹于帷幄之中也。”含蓄地指出肝在十二官中,属于文武全才,既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能调整机体的心理状态。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因素。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畅通,升降出入有序,气血津液输布正常,脏腑经络器官生理活动保持协调平衡。正常的神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运行。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心情舒畅,精神意识清晰,思维活跃。中医学的肝不仅对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的代谢有重要影响,在机体脏腑功能活动中起协调作用,还可以调节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病理上,肝失疏泄,则气机受阻,使五脏皆受其害。《张氏医通》曰:“肝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肝为“五脏六腑之贼”,一旦为病,常殃及其他脏腑。《知医必辨》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即引起一系列情志、脏腑功能活动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五劳、六极、七伤的详细论述,其中对五脏劳的论述如下:“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能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肝劳之人既有躯体不适又有明显的精神情志异常表现。

《续医说》云:“《黄庭内经》云:‘肝藏胆府,最为紧切。’如变化、设施,断谋远虑,其功有过于四脏者……原四时之所以始化于木,究十二之所养始于肝……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长之源……故养肝戒忿是摄生之切要也,不可专泥前说。”此论认为养肝是消除疲劳乃至养生的最佳选择。

案例:

朴某,女,39岁,银行职员。

疲劳、乏力、头痛、失眠2年,加重3周而于2001年3月7日来诊。就诊时伴有周身筋骨酸痛不适,记忆力明显下降,月经错后,经常烦躁易怒,时有胸闷,消化差。既往无其他疾病史。查体:血压15.96/10.64kPa(120/80mmHg),余生命体征平稳,各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舌质淡红,苔薄白,双脉弦细。根据其病情特点,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治法: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柴胡 6g,枳壳 5g,白芍 5g,赤芍 5g,炙甘草 3g,香附 5g,陈皮 6g。加石菖蒲、郁金、合欢皮、远志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每次150ml左右。

连续服用30日后,疲劳、头痛、烦躁症状基本消失,但时有胸闷、眠差、消化欠佳。又继续治疗20日后,余兼证也明显好转。追踪半年,未再复发。

“诸病多生于肝”“肝为百病之贼”。而肝失疏泄,乃诸病之契机。正如周学海所说:“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

(马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