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数字化生存新机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何为元宇宙

《雪崩》中的绮丽幻想

2021年的夏天,“元宇宙”(Metaverse)这个陌生的概念仿佛从天而降,成了一个无人不晓、无人不谈的时髦词语。顿时,《王者荣耀》成了“王者元宇宙”,QQ成了“QQ元宇宙”,似乎什么东西都能往元宇宙里面装。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个词汇从何而来?这一切还要从一本叫《雪崩》的科幻小说说起。

20世纪80年代,赛博朋克成为科幻文学的主流。在20世纪50—60年代黄金时代科幻文学基于航天技术的乐观畅想,以及20世纪60—70年代新浪潮对科幻文学的艺术化改造之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赛博朋克运动将视野从星辰大海收回到临近未来的现实生活,关注互联网、义体化、基因修改、脑机接口、虚拟现实、芯片植入等技术冲击下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形态,以冷峻的笔调揭示了高技术和大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掌控,描绘了技术与资本合谋下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异化状态。

尼尔·史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是赛博朋克的代表作之一(见图1-1)。书中想象了21世纪初一种连接全球、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元宇宙”,人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来往于现实及元宇宙中的场景(最主要的场景被称为“大街”)之间,通过各自的“化身”进行交流、娱乐和交易。在书中,元宇宙的场景“能够被眼睛看到,能够被缩小,被倒转”,但并不真正存在。“它只是一份电脑绘图协议,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某个地方。大街,连同这些东西,没有一样被真正赋予物质形态。更确切地说,它们不过是一些软件,通过遍及全球的光纤网络供大众使用。”这些文字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科幻”——这不就是VR和互联网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出版于1992年。彼时互联网刚诞生23年,且只在少数国家铺开,大众对此知之甚少。VR技术更是还处在实验室里的原型机阶段。

图1-1 尼尔·史蒂芬森于1992年出版《雪崩》(来源:VRDICT)

同时,书中还提出了“化身”(Avatar)概念:

“超元域[1]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是软件,名为‘化身’,是人们在超元域里互相交流时使用的声像综合体。”

“每个人的化身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任何样子。”

“在超元域里,你能以任何面目出现:一头大猩猩、一条喷火龙……当然,他看到的并非真人,全都是电脑根据光纤传输的数据规格绘出的动态画面。”

这种以虚拟形象的自由创造作为自我呈现的理念,在21世纪初中学生们争相打扮的QQ秀中初现雏形,而今天的Zepeto等社交软件(见图1-2)更是以化身形象的装扮为主要卖点,Gucci、Nike等时尚大牌与Zepeto联名推出的虚拟服饰卖得火热,说明虚拟时尚作为一种未来经济已经浮出水面。

科幻的目的是艺术表达并非预言未来,但其为了承载剧情而给出的许多未来设定却与现实惊人的相似。在连互联网都尚未进入大众视野的1992年,《雪崩》所提出的“元宇宙”“化身”等诸多想象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现实。它甚至还预言了今天满街奔跑的外卖小哥——《雪崩》的主角就是一个送比萨的快递员。书中描写了外卖公司对快递员的压迫——必须在30分钟内送到,否则快递员将面临巨大的惩罚。在30年后的今天,5G网络、Web 3.0、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拓展现实、图像引擎、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不断发展,元宇宙这一概念将它们汇聚到一起,使得30年前想象的这个可感、永续、虚实连通、具备经济系统、可自由编辑的数字世界成为可能。

图1-2 社交软件Zepeto(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