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足阳明胃经及其常用穴
(一)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穴),上行与督脉交会于鼻根部,向旁折返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睛明穴,向下循行鼻外瞳孔直下,进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至承浆穴与任脉交会,折返循下颌边缘,出大迎穴,循颊车穴,上耳前,过胆经上关穴,沿发际,至前额。
其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人迎穴,顺喉咙,进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在胸部沿乳中线下行,至腹部沿腹中线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冲穴。
其分支,起于胃下口(幽门部),循腹腔内,下至气冲穴与直行主干会合,而后向下行大腿外侧前缘,过髀关穴、伏兔穴,至膝关节髌骨外侧,沿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内经》记载为“中指内间”)。
其分支,自膝下三寸的足三里穴分出,入足中趾外侧。
其分支,自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图1-20)。
图1-20 足阳明胃经循行示意
(二)经穴主治概要
足阳明胃经经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热病、皮肤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经穴
足阳明胃经自承泣穴至厉兑穴,共计45个经穴,常用穴20个(图1-21)。
图1-21 足阳明胃经经穴总览
1.承泣(ST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图1-22)。
【主治】①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动、夜盲;②面瘫、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7寸,用手拇指把眼球往上推,在眼眶边缘缓慢进针,不提插,不捻转,出针时要按压针孔。不宜炙。
图1-22 承泣、四白、地仓
2.四白(ST2)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迎风流泪;②面瘫、面痛。
【操作】直刺0.2~0.4寸。不宜炙。
3.地仓(ST4)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①口角㖞斜、唇缓不收、口疮流涎、齿痛颊肿、眼睑动;②足痿。
【操作】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或直刺0.2~0.3寸。可炙。
4.颊车(ST6) 别名“鬼床”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图1-23)。
【主治】口眼㖞斜、齿痛、颊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1.5寸,可炙。
图1-23 颊车、下关、头维
5.下关(ST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合口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①口眼㖞斜、牙关不利、牙痛、三叉神经痛;②耳聋、耳鸣;③足跟痛。
【操作】直刺0.5~1.2寸。可炙。
6.头维(ST8) 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①偏正头痛;②目眩、迎风流泪、眼睑动、目赤肿痛、视物不清。
【操作】向后平刺0.5~1寸。不宜炙。
7.梁门(ST21)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大便溏薄。
【操作】直刺0.5~0.8寸。可炙。
8.天枢(ST25) 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疝气、水肿;③热病;④痛经、月经不调、闭经。
【操作】直刺0.8~1.2寸。可炙。
9.水道(ST28)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小腹胀满、便秘;③痛经、难产。
【操作】直刺0.8~1.2寸,可捻转,不可反复提插,孕妇禁针。可炙。
10.归来(ST29)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
【主治】①阴挺、闭经、痛经、带下、小便不利;②茎中痛、疝气;③少腹痛。
【操作】直刺0.8~1.2寸,孕妇禁针。可炙。
11.伏兔(ST32)
【定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图1-24)。
【主治】①小腿痛、下肢不遂;②腹胀、疝气;③脚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炙。
图1-24 伏兔、梁丘
12.梁丘(ST34) 郄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痛;②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③乳痈。
【操作】直刺1~1.5寸。可炙。
13.犊鼻(ST35)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图1-25)。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操作】向后内斜刺0.8~1.5寸。可炙。
图1-25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下巨虚、解溪、内庭、厉兑
14.足三里(ST36) 合穴、胃下合穴;保健要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①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鸣、痢疾、泄泻、便秘、小儿疳积;②心痛、心悸气短、癫狂;③高血压、头痛、头晕;④休克、气短;⑤乳痈、乳少;⑥预防流感;⑦鼻热、鼻干、鼻涩、咳嗽痰多;⑧下肢痿痹、下肢不遂、脚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炙。
15.上巨虚(ST37) 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①腹胀腹痛、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脚气、中风瘫痪。
【操作】直刺1~1.5寸。可炙。
16.下巨虚(ST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①小腹痛、泄泻、大便脓血、小肠疝气;②乳痈;③腰脊痛引睾丸;④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炙。
17.丰隆(ST40) 络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一横指,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主治】①咳嗽痰多、哮喘、咽痛、胸痛;②癫狂、善笑、痫证;③头晕、目眩、头痛、高血压;④呕吐、便秘;⑤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炙。
18.解溪(ST41) 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牙痛;②胃痛吐酸、腹胀、便秘;③胃热谵语、癫狂。
【操作】直刺0.5~1寸。可炙。
19.内庭(ST44) 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热牙痛、口㖞、喉痹、鼻衄、头痛;②腹胀、腹痛、胃痛吐酸、泄泻、痢疾;③足背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炙。
20.厉兑(ST45) 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开0.1寸。
【主治】①面肿、齿痛、口㖞、鼻衄、喉痹;②癫狂、多梦;③热病;④胸腹胀满。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