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各章要点简介
本书的考察范围大体是晚清新军编练、民初督军与军阀政治形态,以及国民革命与政党领军模式确立前后问题,是采取比较研究之方式,对于近代国家军政关系的演变情况作出多层面实证考察,同时展开思辨性军阀话语分析,有以下各章要点。
第一章介绍研究选题缘由。全书叙事以军阀与军政关系两大问题为中心,表述关键词有话语、语链、转义、军人政治、差别主义、文治主义、文官制军、以党领军、政党领军、党军关系、党枪原则、党指挥枪、四十年战争史、大国学、治道,等等。提倡跨学科、多国别、全方向的比较研究,以及实证与思辨并重的方法论。
第二章介绍国内外的主干史料与学术研究史。本章篇幅比较后续各章不算太大,却是作者多年在海峡两岸、海外访学基础上,耗费了最多的时间与精力。学界先行研究成果始终促动着笔者的研究兴趣与思考,乐意和读者们共享。
第三章考察新军编练前后,近代中国军事力量的创建与发展历史,追溯传统文治主义与国家常备军形态历史,限制军人参政权的差别主义法规,西方国家、日本军政关系模式对于近代中国的多方位影响,研究界的相关分析与价值评判等。
第四章军阀话语是全书问题中心,梳理古今军阀用例,讨论民初督军与军阀政治发展及其话语分析。民六年督军团干政事件的“第一炮声”前后,批判性军阀话语的形成。军阀话语表现的是汉字圈的政治文化共相。需要考察其古今语义,分析民国军阀和日本军阀之异同,并需观察相关问题之西语表述及其语境分析。
本次再版补充了“军阀”语链史料,并强化分析古典勋位“军阀”向近代批判型“军阀”之转义。
第五章介绍革命党人在武昌新军中的代表,其后是北军与南党的对峙与结局。南方党人的黄埔建军创立政党领军模式,中共坚守并巩固党枪原则。南方政党对于北方军系的战争胜利,确立了政党史观对于军阀话语权的掌控。综合近代中国的国体转型、军阀与政党以及涉外战争诸问题,本章提出了四十年战争史的分析模型。
第六章致力于深化思辨型学理分析。军人参政与军政关系模式比较,北、南政治轮替的史实意涵,因应于军政关系的“军阀”语境与政党史观的链接进程及其话语权传承谱系,“军阀”话语之思想意义及其社会实践作用。
第七章为各章节内容的综合归纳,包括军阀话语、军政关系理论及其运用,原发型政党领军体制,近代中国军事力量的创新与发展等全书中心议题,并展望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之研究趋向,大国学语境等传统政治文化议题的学习与研究。
书末附有参考书目,希望与读者共享。
(1)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三宅正树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市民权”概念,意指内涵稳定、与专业学术用语相对应、为市民社会普遍使用的用语。见《文民統制の確立は可能か——政軍関係の基礎理論》,《中央公論》昭和五十五年九月号,第90页。
(2) 三宅正树等的见解详见本书具体论述。
(3) 《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
(4) 刘桂生教授提出的“大国学”概念及其思想为授课谈话内容,尚未正式发表。
(5) 以上参考S.P.Huntington,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Samuel E.Finer,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Politics,Westview Press,U.S.A.,1988.
(6) 参考[日]三宅正樹:《文民統制の確立は可能か——政軍関係の基礎理論》,《中央公論》昭和五十五年九月号;[韩]李炯喆:《軍部の昭和史:日本型政軍関係の绝顶と终焉》(上、下),(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昭和六十二年;纐纈厚:《近代日本政軍関係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2005年等。
(7) [日]三宅正樹:《文民統制の確立は可能か——政軍関係の基礎理論》,《中央公論》昭和五十五年九月号,第91页。
(8) [日]藤田嗣雄:《欧美軍制研究·题解·注(5)》,(東京)有斐閣,1991年,第645页。
(9) [日]藤田嗣雄:《欧美軍制研究》,(東京)有斐閣,1991年,第227、253页。
(10) [日]小針司:《文民統制の憲法学的研究》,(東京)信山社,1990年。
(11) 参考洪陆训:《武装力量与社会》,(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年,第386页;另见洪陆训:《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等。
(12) 杨天宏:《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罗志田:《“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等。
(13)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169页。
(14) [日]中野登美雄:《軍人と参政權》,《早稻田政治經濟学雜誌》第37号,早稻田大学出版部,昭和九年,第78页。
(15) 见徐勇:《日本的军部政治化与法西斯主义的确立》,《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有关日本法西斯章节等。
(16) 上述短语的英文释义经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核定,特此鸣谢。
(17) 参见[日]三宅正樹:《政軍関係研究》,(東京)芦書房,2001年第一版;纐纈厚:《近代日本政軍関係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2005年等书绪论相关内容。
(18) 吕芳上:《近代中国制度的移植与异化:以1920年代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为例的讨论》,载《一九二〇年代的中国》,(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印,2002年,第139页。
(19)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6—17页。
(20) [日]松下芳男:《明治軍制史論》(下),(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一年,第220页。
(21)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22) 主要有松下芳男、井上清、藤原璋、三宅正树、安部博纯、伊滕正德等学者及各大型工具书的释义,参见本书以下各章节。
(23)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24页。
(24)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25) 《孟子·公孙丑下》。
(26) 《孙子·计篇》。“不诡”,有作“不畏危”,见中华书局版《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及军事科学出版社版《孙子校释》等。
(27) [加]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第105—106页。
(28) Samuel E.Finer,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Politics,Westview Press,U.S.A.,1988,p.15.
(29) Samuel E.Finer,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Politics,Westview Press,U.S.A.,1988,p.17.
(30) [日]浮田和民:《東洋最初の共和國》,《太陽》第18卷第2号,1912年2月。
(31)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148页。
(32) [加]陈志让:《中国军阀派系诠释》,见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五辑《军阀政治》,(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3页。
(33) 张玉法:《评介派氏著<军阀政治>》,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五辑《军阀政治》,(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93页。
(34) 张朋园:《黎著<北洋政治:派系政争与宪政不果>》,见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五辑《军阀政治》,(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149页。
(35) [法]罗兰·巴尔特:《历史的话语》,载[英]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
(36) [法]罗兰·巴尔特:《历史的话语》,载[英]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 1页。
(37)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38) [日]松下芳男:《明治軍制史論》(下),(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一年,第220页。
(39) Lucian W.Pye,Warlord Politics:Conflict and Coali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Republican China,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71,p.11.
(40) Arthur Waldron,The Warlord: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Understandings of Violence,Militarism,and Imperialism,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6,No.4(Oct.,1991),p.1098.
(41)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见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475页。
(42) 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3页。
(43) 此点参考了房德邻教授关于晚清经学的未发表的会议文章,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