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尚需建立健全

首先,安全应急产业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不足。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由于学术界对之前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两大产业的本质内涵、分类体系不清晰、不统一,对合并后的安全应急产业也缺少专门的统计口径,主管部门无法对该产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哪些细分领域的产能是否过剩也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是行业主管部门将两大产业整合后首次公开相关信息的政策文件,对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虽有各自领域的相关政策,但新整合的产业目前仍缺少符合新趋势、针对新特点的科技创新、区域布局优化、先进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急需制定出台进一步的配套细化政策措施,指导安全应急产业加速发展。

二、安全应急技术和装备较为落后

一是部分国产大型、关键性安全应急装备难以满足复杂的条件需要。例如,城市高层建筑灭火装备不足。我国举高消防车的工作高度范围为 20 米至 100 米左右,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要求。消防装备建设不适应现代火灾的需求,尤其是针对高空、地下、水上等特殊火灾现场,更是望火兴叹。

二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如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高端消防救援装备、矿山井下关键救援装备、安全监测检测仪器、防护装备等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某些看起来较为先进的国产装备,实际上是国外零配件的组装,企业进行“攒机”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企业安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例如:监控范围小,对重点人员和部位覆盖面不足;监控系统警示和报警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电脑+人眼+电话”的模式,监视作用大,防范功能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单位的系统和装备使用多年没有更新或升级,既没有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也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安全需要,甚至形同虚设。

三、企业竞争力不足,缺少领军企业

龙头企业因其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整合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然而,我国安全产业集中度较低。以消防产业为例,当前,我国消防产业“大市场,小企业”特性显著,消防企业已超过 6000 家,有 50%以上的企业年收入在 500 万以下,市场集中度极低,单一大型消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 1%,前 30 强企业总市场占有率不到 10%。即使如中国消防、青鸟环宇消防等龙头企业,也远没有达到行业主导或者垄断的地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消防产业市场集中度高,排名前三位的消防龙头企业分别为泰科Tyco、霍尼韦尔Honeywell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三家企业年销售总额约 100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超过 30%。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外全球性大公司的竞争,我国安全产业的集中度有待提高,企业分布需要适当聚集。

四、基地(园区)发展建设尚不完善

首先,发展建设不够规范。目前,部分应急产业园区创建质量和规范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通过两大产业整合发展,不断突出规范化、特色化和产业链建设,有利于优化现有示范基地(园区)发展水平,优胜劣汰。

其次,同质化建设较为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已有的基地(园区)多集中在产品制造方面,尤其是预警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安全应急服务业和其他行业领域的产品十分缺乏。特别是部分基地为短期内形成大规模产能,基本上延续了“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老路,对规划项目定位不准,区域的资源要素分析不清,建设相对盲目,致使基地建设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特色化不明显。

最后,产业关联度小,配套设施不足。当前,多数基地(园区)企业和机构仅仅是实现了地理上的集中,彼此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强,多向产业下游应用端延伸,向上游研发端延伸较少,尚未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关系,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也无法共享,造成了集而不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