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沈念讲学!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翌日一大早,沈念如常到衙。

翰林院别厅的官员和胥吏见到他,已经开始躲着走了。

生怕受到牵连。

此乃官场常态,沈念并不在意。

没多久。

一名书吏来到检讨厅,将沈念带往了前厅。

沈念刚走到前厅门口。

便看到首辅张居正和次辅吕调阳端坐在正前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马自强坐于一侧。

沈念快步上前,拱手道:“翰林院检讨沈念,参见张阁老、吕阁老、马学士!”

张居正轻捋长须,道:“近前答话。”

“是!”

当即,沈念朝前走了数步,距离三人不过丈余。

“沈检讨,你上奏言,讲学自成一家,或有益于陛下课业,可否在我们面前论述一番你的讲学之术?”张居正开门见山地说道。

沈念抬头道:“回阁老,若只论术,下官恐怕道不出其中精髓,能否寻来数名学子,让下官当场示范,最好是内书堂的学子,下官对他们较为熟悉,效果会更好。”

“另外,下官希望三位能坐在学堂后方,以免造成学子恐慌。”

“还有,三位最好能坚持旁听一刻钟以上,不然恐难以听出下官讲学的独特之处。”

所谓讲学。

有讲者,有学者,方是讲学,方能展现其中的细节妙义。

这一讲,关乎沈念仕途。

他自然要提一提要求,保障自己能够完美发挥。

“沈念,放肆!”马自强瞪眼看向沈念,“阁老让你讲便讲,不准乱提要求!”

“下官再次恳请阁老许可!”沈念重重拱手。

张居正看向沈念,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沈念这种“做事之初,便臻上乘”的态度,在官员中甚为稀缺。

他非常满意。

“随你意,直接去内书堂吧!”张居正站起身来。

……

小半个时辰后。

内书堂。

近二百名小宦官整整齐齐地坐着。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坐在最后方。

刚才,已有太监告知这些小宦官,今日上课,不许回头看向后方。

与此同时。

沈念收到一张纸条,上写着四个字:《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乃是司马迁的一封书信。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便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的遭遇与这段内容,极易引发宦官共鸣,故而这封信,便成了内书堂的入门课。

这里的小宦官们,大多都能熟背这封书信。

张居正命沈念讲这封信,显然是为了考验他。

能将这封小宦官们耳熟能详的书信讲好,更能彰显实力。

“呼!”

沈念长呼一口气。

这一讲,关乎他的命运前程,他自然要拿出十二分的力气。

沈念环顾下方,高声道:“今日,本教习为大家讲太史公的《报任安书》,介于大家对此文已有所了解,我们便来拆解此文中最经典的一段: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传说,当年周文王被拘禁在牖里时,以蓍草占卜,历经七年,推演出了《周易》,大家可知七年有多长,人在狱中,度日如年……”

……

“最可怜的,还要数孙子孙膑,遭受刖刑、黥刑后,失去双足,以残躯统领千军万马……”

……

“试想,当我们遭遇此等绝境时,应如何做,是成为衣架饭囊、行尸走骨,在怨天尤人中,草草过一生,还是立一番大志,行别人之不行?”

……

沈念走到小宦官们中间,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甚是丰富。

渐渐进入了他最舒服的讲课节奏。

他最擅长燃起学子情绪,令后者与所讲内容共情。

而此文内容,甚易触发情绪。

不多时,很多小宦官的眼睛都泛红了。

他们感叹自己还不够努力,感叹自己不该抱怨出身,感叹自己也应立下伟大的志向……

而此刻。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也沉浸在沈念的讲学世界。

不多时。

三人便明白,小皇帝为何道出那句“讲学,当如是乎”了。

沈念讲学,若让别人复述。

大概率会让人觉得平平无奇,因为沈念的语言算不上出彩。

独到之处无外乎就是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丰富,外加很卖力气。

输出的内容、见识,在他们眼里,最多算得上中等偏上。

唯有亲自听过。

方能知沈念讲学,在细节处充满了技术。

语调、语速、表情、动作,对学子的反问,对师生关系的把控,都是恰到好处。

这些优势综合在一起,使得沈念讲学甚有吸引力。

有点像街头茶馆的说书人,但又非纯粹讲故事;有点像戏台上表演的艺人,但又不是为有噱头而挤眉弄眼。

此等技巧,非一朝一夕能够学会。

小皇帝听惯了日讲官们的黄钟大吕,突然遇到沈念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说,自然会被深深吸引。

沈念越讲越兴奋。

他本人也沉浸在了这篇文章之中,将后面坐着的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全忘了。

……

约半个时辰后,沈念长呼一口气,高声道:“课毕!”

这一刻,沈念的后背已经湿透。

他这种讲学方式,不仅费脑,而且极为消耗体力。

“沈教习辛苦了!”

小宦官们齐齐向沈念行礼,然后在门口一名太监的挥手下,迅速离开了讲堂。

眨眼间。

屋内就剩下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沈念四人。

张居正缓缓站起身来,轻捋长须,看向沈念,笑着道:“实有益于陛下课业也!”

说罢,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便离开了。

沈念连忙拱手。

有张居正这句话,他这道坎算是迈过去了。

……

午后。

马自强大步走进检讨厅,众检讨连忙起身拱手。

马自强看向沈念,笑着说道:“沈检讨,经内阁详查,众科官对你的弹劾,皆不成立,你无罪。”

“那个俞大恩,贪婪无度,已犯众怒,老夫今日便将其逐出翰林院!”

“另外,老夫再宣布一件事情。”

“经张阁老批准,特许翰林检讨沈念,轮值侍立御前,记录君上起居,另外,内书堂教习之职,依旧继续。”

听到此话,其他检讨都傻眼了。

此乃天大的美差!

这意味着沈念在小皇帝参与经筵日讲、常朝大阅、郊祀耕猎等事务时,都有机会侍君左右了。

眨眼间。

沈念不但化险为夷,且一下子成为了整个检讨厅最易升迁之人。

当然,目前的沈念仍没有为小皇帝讲学讲史的资格。

一方面是他官职较低。

另一方面是张居正不愿完全惯着小皇帝,妥协一次,日后恐怕要次次妥协。

当下的小皇帝,距离亲政还早着呢!

张居正破格令一个从七品检讨兼记起居注,有对沈念讲学之术的认可,也有为给小皇帝留一个台阶,让其低头认错。

“沈检讨,继续努力!”

马自强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笑着离开了。

一旁。

王祖嫡、赵用贤、刘克正、刘楚先四人,看向沈念,眼神里满是羡慕。

有了此差遣,沈念可谓是前途无量。

就在这时。

一名负责翰林院茶炭冰块等杂务的胥吏快步走了进来。

“翰林院新到了几饼新茶,诸位检讨大人快尝尝,待快喝完了,小的再来送!”

说罢,他躬身拱手,快步离去了。

这就是沈念兼修起居注,为检讨厅带来的改变。

往昔,莫说是茶饼。

他们喝的高碎,都要自己掏钱去买。

这就是当下的大明官场。

人情冷暖,除看胸前补子,便是仕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