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爱情不止诗歌】
真的就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周向南这位新星诗人真的就是令人瞩目,绝对算得上是国内最受关注的诗人。
要知道在这个诗歌火热的年代,原本一首出现在《星星》或者《诗刊》上的诗歌就能够让诗人一诗成名,备受关注,现在更别说周向南接连几首诗歌出现在《星星》诗刊上,这更是让周向南这位诗人的名字变得滚烫。
最初那一首来自田间的《我爱你》直白而又含蓄的告白,让无数热爱诗歌的青年为之动容,随后周向南的两首短诗更是让周向南这个名字在国内让更多热爱诗歌的青年为之着迷。
那一首《孤独》里的“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真就如诗歌本身那股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孤独感,同样跨越了全国各地,让不同地方的读者都有了同样的孤独感受。
紧接着,周向南那一首《春》里的短短几句同样也是无比惊艳。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短短三行,无比惊艳,美好如春光落在人心间。
尤其是那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更是让无数文艺青年,诗歌爱好者怦然心动。
虽是繁热的夏季,但感受到了那十里荡漾的春风,同样感受到了那股如春风一般的爱意。
虽然说现在诗歌流派林立,诗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显然对于周向南这位突然冒出来的新人,大多数诗人作家以及评论家都很是欣赏和赞美的。
尤其是《诗刊》的主编邹狄帆丝毫没有在意周向南并没有投稿给《诗刊》,依旧在《诗选刊》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盛赞周向南这位诗人,尤其是称赞周向南的那一首《孤独》,评论写道——
“《孤独》在文学修辞上,这首诗在个体情怀内向掘进向度一如陈子昂的那首《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个体与古今,一个人站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独自面对历史和未来,表达的更多是个人向外的迷途和传统文化人言志的挫折,显得厚重。而周向南的《孤独》则更加委婉含蓄,整首诗的基点设定得无限小又无限大,‘照顾’写出了文字背后藏着的诗人极具自信的温暖和爱,或者无限的其它,关键这样的童年感受也可以就是我们任何人,在孤寂的夜里,抬头仰望星空,照顾着那历代的星辰……”
虽然说邹狄帆有在《诗刊》上发表文章盛赞周向南这位诗人,但也有在《诗刊》编辑部私下问过,周向南有没有寄给过《诗刊》,当然这也是邹狄帆的担心,担心如果稿子曾寄过《诗刊》而被忽略,那是不应该的,一定会让作者失望。
不单单是《诗刊》的主编,还有同为湘南省的诗人张栆也盛赞周向南的那一首《春》,还有舒亭、北島也都有在杂志上表示对周向南的诗歌的欣赏。
尤其是随着周向南这位诗人的年纪被传出来,不过是十七岁的年纪,更是让诗歌界为之震惊,不少诗歌界的人都认为周向南又将是诗歌界的一位顾诚。
可以说周向南在一众诗人中变得炙手可热,备受追捧。
现在不少地方都想要找周向南这位诗人来做讲座,分享诗歌创作。而且周向南这几首诗都有在别的诗刊杂志上被转载,更加让周向南的诗歌被更多人看见和喜欢。
当然,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周向南将会收到不止一份稿费。
诗歌虽然短小,但是能够陆续收到一些稿费,也是让周向南很是满意。
现在陆续周向南又收到快三十元的稿费,这里面除了《孤独》和《春》两首短诗在《星星》诗刊上的十二元,另有其他杂志寄来的稿费十七元,关键这后面可能还有转载稿费正在路上。
陆续有稿费收入,周向南这边也就在县城里找房子租住。
现在县城里面大多都是本地人居住,很少会有要租住房子的。不过周山这边知道周向南想要照顾弟弟妹妹,十分不容易,也就给介绍了一户人家给租住一间两居一室的平房,很是简陋,离正阳街较远,但租金很是便宜,一个月才四元钱,最关键的是离东阳县那边的学校很近,这样一来以后也就方便弟弟妹妹上学。
“周伯,房子的事还多谢你了。”
听见周向南这话,周山笑了笑,说道:“都是周家人,不要客气,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接你弟弟妹妹来县城。”
周向南笑了笑,说道:“明天我就去接他们。”
周山点了点头,还准备说什么,就看见李彦军的女儿李雪拿着一本《诗选刊》的杂志快步走了进来。
“向南,你看这上面的文章写得,顾诚也认为你那首《孤独》写得很好。”
李雪很是兴奋地说道:“顾诚,你知道吧?”
听见李雪的话,周向南笑了笑,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顾诚这位诗人,看得出来李雪这位文艺青年诗是很喜欢顾诚的诗,对顾诚也很是推崇。
“你那几首诗写得可真好,他们都说你是下一位顾诚。”
周向南听见这话,不禁扯了扯嘴角,他可不想做下一位顾诚,除了顾诚的诗歌,他还知道顾诚后面匪夷所思的三人爱情以及在激流岛的那场悲剧。
“向南,你最近有写新的诗歌吗?”
李雪现在时不时就会往正阳街这边跑,这都是因为她非常喜欢周向南的诗歌,像《我爱你》和《春》真的让她喜欢不已,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现在她和无数热爱诗歌的青年一样,同样也都期待着周向南后面的诗歌。
看着李雪那一双期待的眼睛,周向南不禁笑了。
他知道现在诗歌火热,但是周向南同样也很清楚诗歌的这股热炽烈的火焰也渐渐会熄灭。
当然周向南更清楚他还要努力写稿赚钱养家,现在不用忙着双抢割稻子,他自然要好好写稿子。
要知道在这文学的春天,文学不止诗歌。
爱情也从来不止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