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效果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一 技术路线

本书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技术路线

二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分析框架,根据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角与内容的创新

本书从需求侧、供给侧角度对吉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角度更加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户满意度、农户福利变化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侧运行效果的特征指标,将金融机构业务效率、银行客户经理业务评价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侧运行效果的特征指标,研究内容更加科学、全面。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书采用有序Probit模型、Tobit回归模型、包络分析法等多种模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农户满意度、农户家庭收入变化、金融机构业务运行效率和银行客户经理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思想的有序Probit模型在被解释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时十分有效。本书将农户的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层次,综合考虑农户个体异质性特征及其他可能影响农户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否满意的因素,得到规律性的结果。综合农户个体特征、机构特征、贷款特征及参与特征4个维度的因素,有利于直观测度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调查样本数据中,存在较多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数据、家庭收入统计数据为零的情况,利用Tobit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含有截尾数据的模型参数产生偏差。

利用包络分析法可以将多项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在同类型单位中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是生产领域效率测算的普遍方法,但鲜有文献将这一方法用于信贷工具运行效率的测算。本书从金融机构的投入和产出角度出发,运用包络分析法测算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以客观评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开展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是效率上的贡献还是损失。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对效率产生影响的各因素的规律性特征,从而提出倡导或规避的建议。

综上可见,相比既往研究,本书的逻辑与方法更契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能更好地解决数据或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从而得到更为客观、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