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章 文人相轻,商人互利
静悄悄的文渊阁内传来清晰的脚步声,黄锦手端圣旨来到文渊阁。
四位阁老看到圣旨全都围了过来,而黄锦并没有第一时间宣读圣旨,他非常郑重恭敬地说道:
“四位阁老为我大明之中兴,夙夜忧叹,呕心沥血,请受咱家一拜。”
“黄公公这可使不得。”
四阁老一同搀扶,然而黄锦的气力岂是他们可比,黄锦不顾劝阻端端正正地拜了一礼。
此举顿时让四位心中忧闷的阁老感到些许欣慰,他们所做的一切终究还是有人认可的。
而黄锦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地说道:
“四位阁老被攻讦一事,陛下已经知道了,今日特命咱家前来,给几位阁老透个底。”
黄锦声音低沉,厉色道
“那些想玩邪门歪道,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我东厂和锦衣卫必然要好好和他们说道说道!”
阴狠的话语,却让四位阁老感到舒心,对于那些下三滥的手段,确实还是专业的人比较好处理。不过也不可太过,毛纪疾声道:
“多谢黄公公好意,不过我对我族亲的品行还是有信心的,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希望黄公公秉公办理即可。”
坦荡的毛纪让众人心中敬服,杨廷和也赞同地说道:
“君子虽可欺之以方,但终究难罔以非其道!我们行的是堂皇之事,又有何可以惧之。”
黄锦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
“几位阁老放心,咱家不会胡乱办事的。毛阁老那边,陛下已经派了林尚书的得意门生海青担任钦差大臣,锦衣卫也会暗中配合,一定还毛家一个清白。”
“陛下圣明!”
毛纪感动地朝朱厚熜所在方向躬身一礼。而黄锦转向蒋冕继续说道:
“广西那边陛下也托黔国公府的人照看了,出不了什么大事。”
黄锦又看了费宏一眼,接着环顾一圈朗声道:
“只要阁老们坚定己志,陛下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人。君臣佐使,永不相负。”
“君臣佐使,永不相负!”
众人齐声高喝后,黄锦庄严道:
“内阁听旨!”
四阁老齐齐跪地等候旨意。黄锦展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礼者,天地之序,人伦之纲,圣贤之道所系焉。迩者大礼之议,廷论纷纭,莫衷一是,朕心惕然。
江南素称文教昌明之地,士子博通经术,必有卓识。今特命翰林院学士南下,集江南俊彦,共论礼制之本,以明圣贤之旨,协天下之心。
另此次南下议礼可作为考核一环,待翰林院学士归来之后,即可进行选官之试,下放地方,以福泽民生。钦此!”
旨意宣读,众人心中百转千回,杨廷和接过圣旨,长叹一声。黄锦忽然开口道:
“杨阁老可是为令郎之事忧虑?”
“让公公看笑话了,犬子怕是不能参与这议礼之行了。”
杨廷和眉头紧蹙,声音充满了惋惜自责,蒋冕上前宽慰道:
“介夫兄,不必如此介怀,等将来他会明白你的苦心的。”
黄锦看着愁苦的杨廷和忽然笑声道:
“杨阁老愿不愿意让令郎吃吃苦头?”
“嗯?何意?”
“国子监农学院的黄院长最近比较缺人手,不知杨阁老愿不愿意让令郎去帮帮忙?”
此言一出,杨廷和眼前一亮,只是又略带迟疑地说道:
“只怕他不肯去啊。”
“此事好办,只要杨阁老到时候,别心疼地向咱家要人就是。”
“那……那就拜托黄公公了。”
杨廷和思量片刻就同意了,一直把杨慎关着也不是个事,万一整出什么心理疾病就不好了。
与杨廷和的迟疑不同,一旁看热闹的毛纪调侃道:
“介夫兄,这好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体会民间疾苦,自古就是圣贤所倡导的。”
“你这么会说,要不把你儿子也送去?”
杨廷和回怼一句,毛纪却是嬉皮笑脸地说道:
“我儿子要是没任职,我肯定让他去和杨慎作伴。”
一个白眼回敬毛纪,内阁再度忙碌起来,让翰林院学士南下议礼,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背后的影响他们必须要严格把控。
而朱厚熜此举以士对士,以选官为饵,调动翰林院中不甘寂寞的学士去与江南士子相争。
把守旧派掀动的士子浪潮局限在江南,局限在士子之间。这场文人相轻的闹剧,就让他们自己去唱!
而此时在北方山西境内,一场商人互利的大戏也即将拉开。
康铭与彻查军屯的圣旨一同到达山西,不过康铭并不是钦使,他是商人,山西的商人!而钦使则是早已抵达的杨一清。
一道彻查军屯的圣旨在山西各大家族掀起震动,他们迫切地想要找人问询发生了什么?
山西蒲州,康铭登门拜访蒲州张氏,雅致锦绣的宅院,与江南园林颇为相似,这样的建筑在山西可谓是少之又少。
“康兄多年未见,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寒舍做客?”
张氏当家人张允龄正值青春年少,然而其气度沉稳,已是历经世事磨炼。康铭笑声道:
“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最近家里生意出了点问题,今日特意来向贤弟请教。”
“哦?说来听听。”
张允龄声音平淡,没有任何波动,康铭解释道:
“做生意互相竞争本为常态,但是愚兄近日遇到了不讲道理的恶性竞争,别人树大根深,财力雄厚,愚兄怕是要撑不住了。不知贤弟可有什么好主意?”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康兄应该自有韬略。”
不清楚康铭目的的张允龄直接以古经回应,完全不想表态。康铭见此也不在意,继续说道:
“我哪有什么韬略,别人大势压来,我只能试试改道他途,另寻出路。你说最近告示里说的出租军屯一事是真是假?”
张允龄怔了一下,疑惑道:
“康兄想做粮食生意?”
康铭委屈巴巴地说道:
“这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吗?我哪像你张家占着盐业生意,能够稳坐钓鱼台呢。
说起来你们盐业也是需要粮食换盐引,不如我们两家合作如何,我帮你搞粮食,你专心贩盐。咱们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张允龄深深看了康铭一眼,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