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玄学与文艺批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

玄学的产生,一方面是对道家之学的复兴,另一方面又融进了时代的新内容,围绕儒道关系而展开。正始时期,何晏、王弼旨在调和儒道;竹林时期,嵇康、阮籍则侧重于儒道的对立;西晋末年的郭象,又在理论形态上较为完满地将儒道合一。

汤用彤在《魏晋玄学论稿》中论及玄学兴起时说:“夫历史变迁,常具继续性。文化学术虽异代不同,然其因革推移,悉由渐进。魏晋教化,导源东汉。王弼为玄宗之始,然其立义实取汉代儒学阴阳家之精神,并杂以校练名理之学说,探求汉学蕴摄之原理,扩清其虚妄,而折衷之于老氏。于是汉代经学衰,而魏晋玄学起。”[1]玄学对有无问题的探讨将学术思想从汉代质实中提出来,并以本末体用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奠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调。而从有无关系中引申出来的自然与名教之辨则是玄学讨论得较多的话题,也是与文艺联结最紧密的话题之一。从摒弃名教、于自然中寻求解脱之道,发展至调和名教与自然,士人始终在人格理想与精神境界上寻求自我满足。东晋南朝玄学在思理上未能继续推进,却极大地开拓了精神的境界,并以文艺作为其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玄学因此内化而凝聚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