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伤寒论类方(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药物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适应证】

太阳病八九日不解,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次发,面色发红,阳郁不伸而周身发痒。

【原文】

第23条。

【方义】

本方取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的剂量,属于小汗之法。一般认为,无汗不得用桂枝汤,邪微不得用麻黄汤。本方取小剂量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合方,吸两方之长,弃两方之短,使之疏解肌表,发散小邪,实有刚柔相济、邪去而不伤正之美。

【选注】

柯韵伯:“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赤色者,是阳气怫郁在表不得越。因前此当汗不汗,其身必痒。法当小发汗,故以麻桂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而急汗之。盖八九日来,正气已虚,表邪未解,不可不汗,又不可多汗。多汗则转属阳明,不汗则转属少阳。此欲只从太阳而愈,不再作经,故立此法耳。”(《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按语】

本证邪气虽微,但郁久不汗,其身必痒,故不汗不可,汗多也不可。用麻黄汤则嫌其峻,用桂枝汤则又虑其缓,故两方合用则愈。正如尤在泾所说:“桂枝麻黄各半汤,助正之力,侔于散邪。”说得非常恰当。

【方歌】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医案选录】

尝记一亲戚病伤寒,身热,头疼,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讯问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等欲下之。予曰: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其恶风。予曰:表证如此,虽大便不通数日,腹亦不胀,别无所苦,何遽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证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而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

予作:桂枝麻黄各半汤,继之以小柴胡,漐漐汗出,大便亦通而解。(摘《普济本事方》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