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语音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是它的物质外壳,语义是它的内容(方文惠,1991: 26)。语言首先是由语音组成的,语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际,交际的首要形式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离不开语言的发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人们是通过不同的语音符号系统的转换来求得两种语言意义的等值。在语言交际中,语音是联系“听”“说”双方的桥梁。学习一门外语,往往从语音开始。人们更是通过辨别语音来辨别不同的意义,因而语音在口语表达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每种语言都有它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则。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语的语音系统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或干扰(魏志成,2003: 18)。中国人学英语也不例外,语音是重点,也是难点。不少学生的语音学习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口语表达中仍保留着浓重的中国腔,有些语音错误甚至会造成交际困难。这种现象,究其根源,大多源于母语(汉语)的影响。他们用母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英语中的音,把母语的重音和语调模式不自觉地用在朗读英语句子或说话中。这种现象就是母语对学生的语音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语音迁移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习惯性地用母语中相似的音去代替新语言中的音。新语言的学习难度取决于母语与新语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旧的习惯影响越大,学习难度也就越大。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the Indo-European family),汉语属于汉藏语系(the Sino-Tibetan family),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且相差很大的语音系统,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迁移作用明显,造成中国学生发音上的困难和错误。
国内许多学者意识到在二语习得中的语音负迁移现象,他们把汉英语音进行了对比,找出差异,具体分析语音负迁移现象。如:桂灿昆教授1978年发表的《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刘乃华1988年发表的《汉英语音系统主要特点之比较》等文章从音位、声调语调、节奏、语音衔接方式等方面对汉英语音进行了比较研究。何善芬1989年发表的《英语超音段音位及其辨义功能》从超音段的角度对英语语音的辨义功能进行了分析,1997年发表的《英汉音节结构比较》则从英汉语的音节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并研究了由于音节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母语迁移现象,1998年发表的《英汉语语流音变探微》研究了英语语流中的语音变化现象。对于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汉语在语音方面的迁移造成的主要问题有:元音长音不到位,短音不够短;辅音发音方法和位置不正确,辅音连缀有加音和吞音现象;词重音和句重音错误;朗读时语调平淡或声调过高;无节奏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