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高职教学改革成果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 确定母语迁移的方法

确定母语迁移的方法指的是利用实证性的方法判断迁移是否发生并提供证据。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获取语言证据,通过有声思维、及时翻译和回顾性访谈获取内省证据。

2.6.1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自从Lado(1957)提出对比分析假说后,通过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可以预测二语学习者容易犯的错误和学习上的难点。在确定母语迁移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在分析学习者的二语输出时,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学习者的母语中寻求不符合目的语规则的原因。对比研究的方法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描述与解释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这种方法在我国学术界比较盛行。我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做了很多工作。在第一阶段(1977—1989)是为二语教学服务的对比研究;后一阶段(1990—)是瞄准普通语言学的汉外对比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从原来的侧重于应用层面,变为更注重于理论的探讨和建设(潘文国、谭慧敏,2006: 148)。我国学者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篇章、语用、文化等层面(如连淑能,1993;李瑞华,1996;潘文国,1997;赵世开,2000;朱永生,郑立信,2001;潘文国,2010等)。

2.6.2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的研究和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语言错误斗争的过程,学习者会在语言学习和操作中犯错误,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所犯的语言输出错误。作为一种处理语料的方法,进行错误分析有5个基本步骤,即采样、识别错误、描写错误、解释错误和评价错误。采样可采用自然采样法或诱导方法。识别是指区分两种不同情况的错误,第一种是区分显性错误和隐性错误。显性错误指的是表面形式上不合目的语语法的错误。隐性错误指的是表面形式是对的,但表达的不是本族语在该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描写指的是根据学习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目标语重构出来,然后比较学习者的中介语和目标语在语言特征上的差别。解释指的是说明错误来源和出现错误的原因。最后是评价错误,看学习者的错误的可理解程度和交际性。

教师从分析学生错误着手来评估和改进教学是一个传统的教学方法。错误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至今仍被广泛运用(Schachter & Rutherford, 1979;Schumann, 1982; Clahsen & Muysken, 1989;林德华,2004;甘利,2004;蒋冰清,2007)。

2.6.3 内省法(Introspection)

内省法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内省法实际是一种有目的的诱导。

内省法它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自我观察法(也叫自我内省法):是指个人凭着非感官的知觉审视其自身的某些状态和活动以认识自己;另一种叫做实验内省法:是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一般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如心理学实验室)。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采用后者,例如要求被试在解决给定问题时报告其心理活动。被试的报告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事后加以追忆;可以预先告诉他按照一定要求专就某些方面报告,也可以事先不作定向指示,事后让他报告全部心理活动。

在语言研究中,内省法通常表现为三种方法:有声思维(thinkingaloud)、即时翻译(immediate translation)和回顾性访谈(retrospective interview)。

有声思维法就是将大脑里的思维活动有声化。具体操作过程是: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在作文或其他二语输出过程中自始至终说出大脑中闪现的想法,想法若以英文出现就说英文,若以汉语出现就说汉语。研究者用录像机或录音机对这一过程予以记录,然后把受试者说出的话转誊为书面文本,用于进一步分析。运用有声思维法要求对受试者进行有声思维法的培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有声思维方法获取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内省数据(Lawson & Hodben, 1996;文秋芳,郭纯洁,1998;王文宇,文秋芳,2002)。

及时翻译法就是在学习者完成二语输出后立即让其把二语内容翻译成母语的方法。学习者及时翻译的母语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在二语输出中的思维过程。蔡金亭(2003)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一方法。受试者的任课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一篇英语记叙文,然后再让他们把英语作文翻译成汉语。因为在用外语写作的过程中,学习者一般用母语思维,再把母语转换为外语写作。所以,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即时汉语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把握学生要表达的真实思想。学习者在二语输出中若存在有悖于二语用法之处,便可以求助于母语译文,即通过母语译文找寻矛盾发生的根源,而这一过程就是确定母语迁移的过程(蔡金亭,2008)。

回顾性访谈是一种获取关于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内省数据的有效方法之一(蔡金亭,2008: 74)。回顾性访谈要以详细对比分析母语与二语输出的异同为前提,即研究者在访谈前要对某个二语输出文本中的异常用法有清楚的了解,并大概推测出在哪些情形下是母语迁移发生了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设计好相关问题(如:二语输出中为何要使用某种语言形式,是否确信该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何理解该用法等),对学习者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客观地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研究者务必注意不要给学生以任何暗示或者诱导。此外,访谈过程应该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进行记录,以便对照核实。Lay(1982)、蔡金亭(2000)、王文宇,文秋芳(2002)等在研究中使用了回顾性访谈,以了解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任务中的思维过程。与有声思维相比,回顾性访谈更具有针对性、交互性,可以连续追踪学习者的思维过程,进一步确定母语迁移发生的原因,并深入挖掘母语迁移发生的条件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