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当人们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满意度时,人本主义思潮就应运而生了。人本主义的核心内涵是激发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本主义认为,身体有自主修复的功能,心理也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当个体对他人施以爱和真诚时,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人本主义比较关注人情层面的理解和尊重。对现代社会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理论,但为什么在社会大众中,很少看到人本主义的影子,反而积极心理学更受欢迎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本主义没有把理论技术化,它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还有待完善。

人本主义若想实现理论化,就需要对一些理念进行整理归类,其中肯定会涉及对一些思想的摒弃,这可能会导致人本主义的整体价值降低。另外对一些主要概念进行操作定义,通过数据分析来阐释其中的原理,这种客观冰冷的研究也会损害人本主义的理念,所以人本主义的科学化研究还是面临很大困难的。

积极心理学其实是人本主义的进化,两者的基本思想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已经迈向了科学化。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实证应用研究已有很多,比如有很多积极心理学在学校中的应用、在家庭中的应用之类的文章,但具体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所以积极心理学要想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深入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就要持续在科学实证研究方面下功夫。

另外,在中国,积极心理学是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中华文化有漫长的心理学思想历史,其中的积极思想也不胜枚举。如儒家“安贫乐道”的生命观,孟子的“仁、义、礼”的人格观,老子“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的处世观等。这些思想牢牢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并在个体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彭凯平教授等人也认为,积极情感与先秦儒家“能近取譬”“实施仁爱”的幸福理念有联系。从这一点来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在我国是有文化根基的,因此在国民的接受度方面,可能更容易一些。但仅仅只有文化基础还不够,积极心理学要想更多地融于社会大众中,就需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它带有本土化的色彩。当然,这些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除了要持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本土化探索之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化,这样才能使其理念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但目前的情况是,积极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和技术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两个服务方向:一个是改写过去不良情绪的体验,另一个是塑造未来积极情绪的能力。所以积极心理学不只是对人性中已经净化出来的原始本能的开发,也不只是立足现在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还要对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因此积极心理学技术不仅需要问题模式,还需要积极干预模式,这样才能成就积极支持的理念。即问题模式+积极干预模式=支持模式。

笔者在心理学社会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积极心理学在社会应用过程中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四种:培育积极情绪,提升积极品质,转化积极意义,改善人际关系。故围绕实现这四种功能将积极心理学技术进行了以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