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实操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员工像老板一样工作的“金手铐”

股权激励指的是让员工获得公司股份,使其成为公司的小股东。员工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打工仔”,而是以主人翁意识推动公司的发展,让手中持有的股份不断升值。股权激励把管理者的“让员工干”变成“员工自己要干”,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功经验,就是通过股权激励来凝聚核心团队成员。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蔡崇信主动舍弃高薪加入阿里巴巴。

随着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上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2015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排行榜中,以59亿美元(折合376亿人民币)的身价名列第38位。但令人吃惊的是,作为外资投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蔡崇信,在当年决定加入阿里巴巴时,竟然放弃了70万美元的年薪,只拿500元的月薪,这让家人十分不解。

但蔡崇信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马云的团队,除了欣赏马云的个性外,真正打动蔡崇信的是,马云还有始终追随并与他患难与共的员工。因为蔡崇信相信,马云能把这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肯定也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随后,蔡崇信帮助马云组建公司。

于是,他问马云,哪些人将成为股东,马云很快就给了他名单,屋里的所有人都是股东。马云把公司的很大一部分股权都给了这个创业团队,而给他的最多,这让蔡崇信非常惊讶。因为按照惯例,创始人会占有更多的股份,并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掌控权。但马云不是,这让蔡崇信感觉,自己既跟对了人,又没有白白为其付出。

随后,熟知财务、法律并作为外资投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蔡崇信,亲自为阿里巴巴操盘了3次极为重要的引资。

2000年,蔡崇信、马云二人前往日本软银,接受了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投资,由此阿里巴巴躲过了因互联网破灭而带来的最寒冷的冬天。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助马云筹资8200万美元,并与雅虎中国合并,使得阿里巴巴能够拥有充足的资源来建构淘宝网,并在随后坐稳了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2014年,蔡崇信引领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史上最大的IPO,蔡崇信虽然只持有9%的股份,但价值却高达45亿美元。

由这个案例可知,股权激励不但可以吸引像蔡崇信这样的顶尖人才,还能留住与马云一起白手起家的团队元老。马云刚创业时根本无法支付高薪,唯有以股权激励回报同伴们。这是一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激励方式,有不确定的风险,但能让员工们感受到管理者同甘共苦的决心。如今,虽然阿里巴巴已经把股权激励确立为公司的基本方针,在公司工作满五年的员工(俗称“五年陈”)普遍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

所以说,实行股权激励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端正员工心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公司一旦实行股权激励,那么从员工到股东,再从代理人到公司的合伙人,全都会出现身份的质变,而这种质变一定会改变员工的工作心态。他们感觉,之前只是在为老板或股东打工,但如今自己也变成了股东。即身份的转变就会带来工作心态的改变,使得员工比以前更加关心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也会竭尽全力来抵制所有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良行为。

(2)规避短期行为,维持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

很多人才的流失是由于“缺乏安全感”,使得一些员工,尤其是对公司非常重要的员工,为了短期利益而频繁跳槽,这就会严重危害公司发展的长期利益。如果公司与员工签署股权激励,把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就能够保持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连贯性。当员工离职的时候,股权激励带来的种种福利和权益也将随之消失。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去留问题。所以业内也把股权激励形象地称为“金手铐”。

(3)吸引外来优秀人才,为公司输送新鲜血液

通过股权激励可以不断为公司吸引外来优秀人才。这是因为,对于这些优秀人才来说,他们不但会在意工资的高低,还会在意所拥有的股权或期权的数量及价值,因为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对其内在价值的一种肯定。

(4)降低成本支出,为公司储备能量

当金融危机等“寒冬”来临之时,公司对支出现金就会显得十分谨慎,很多公司的现金流也会捉襟见肘。但通过股权激励,即可替代支付一部分的固定薪酬,这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为公司渡过“寒冬”而储备足够的能量,并实现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总之,股权激励在现代公司管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它能让员工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像经营自己的家业一样为公司尽心尽力。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股权激励的公司很难真正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