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创作思路与研究内容
本书拟通过对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女性主义分析,探究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其隐含的当代女性对于在父权制影响下已经异化的“生育”这一概念的反抗态度。通过访谈、统计,深入分析文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创作思路及研究内容如下:
本书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的演变历程,主要涉及各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男性生育文学的内容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同时也包含每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和与传统写作的不同之处。因为只有了解了男性生育题材文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探究网络文学这种全新的文学模式为这个古老的题材带来了怎样的生机和活力。大众所熟知的男性生育题材文学基本是以神话为主要内容的,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男权社会抢夺话语权的成果,所以其中的内容大都包含着两性之间的斗争。在正式跨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受到文化高压政策和菲勒斯中心话语体系的影响男性生育题材成为一项禁忌。所以这一时期的男性生育文学数量稀少且多以讽刺和嘲笑为态度,是一种对反常化书写的鄙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生育文学都处在万马齐喑的状态。然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文学开始兴起,此时的男性生育文学开始承载女性主义理论家们的变革目标和对现实性别关系的反思,这些作品大都思考较为深入,然而受限于纸质文学的印刷制度仍然很难大范围地传播,所以这时的男性生育题材文学在创作和阅读规模上仍然不尽如人意。
及至网络时代男性生育题材才真正焕发了新的生命。在网络文学爆炸式增长的影响下,这个题材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其数量和传播范围都达到了过去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在大量作者与读者的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全新的模式。所以本书的第二部分就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深入文本分析的方式来揭示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所具有的全新特征,探究在其后隐含的性别政治内涵。在这一部分中,本书首先讨论了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中几种不同的社会模式。在过去的时代里,男性生育题材的社会模式往往是单一而趋向同质化的,然而网络文学则改变了这一点,各种模式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百花齐放,其中甚至还有独创的全新社会模式。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社会模式产生的原因和其特征可以充分了解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其对于“生育”这一话题的思考。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中常见的生育模式主要有两种:异性生育模式和同性生育模式。其中异性生育模式主要存在于“女尊文”以及一般向作品内。女尊文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有产物,在这个社会模式中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以女尊男卑为基础的。一般向作品指的则是大众所熟知的以现实社会的两性关系为基础构建的社会框架为背景的男性生育作品,然而在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中该种模式却是最为稀少的。同性生育模式主要存在于耽美文学中,也是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种。在此之后的部分则讨论了一种网络文学创造的全新社会模型下的男性生育现象,即ABO社会。ABO设定原是欧美圈三大同人设定之首,现在已经逐步扩展到国内各种原创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范围内,成为男性生育领域近乎“范式”的背景设定,由于其影响深远且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故单独列出加以讨论。同时在这些社会模式写作的过程中,男性生育题材在网络文学中又产生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在描写上对于分娩和生育过程中产生的痛楚的偏爱,这个特点与传统女性文学写作是有继承性的,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女性的集体无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将生育由女性转向男性的同时,男性生育网络文学的文本也不约而同地关注了生育中男性的性别身份,通过对这一点加以分析可以看到当代女性对两性关系的思考。而在网络文学孕育出多种多样的男性生育方式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文本中为了让男性生育趋于合理化所做的努力。总体来看,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中表现的思想有很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创作群体没有经历过女性主义理论的学习,所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幼稚且矛盾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为女权却反女权”的情景。
因此本书在第三章通过对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研究来揭示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由于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交互性,所有的创作过程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创作群体研究时,作者和读者都属于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身份,及其对于男性生育题材的态度:包括但不限于身份构成、写作原因、接受传播过程、网评分析等,其中采用统计、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作者和读者的心理及生存现状。在该章中首先讨论了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身份,并且分析了她们会对这个题材产生兴趣的原因。第二节则通过统计和调查来揭示她们所具有的特征,并且是如何在对于自己的“她者”身份有自觉的前提下进行主体性建构的。第三节则通过统计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了创作群体对于男性生育网络文学接受与拒斥的态度及其成因,并且初步分析了男性生育网络文学得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原因。第四节是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补充研究。长期以来,网络文学中的这类题材几乎无法见到男性的身影,这就导致了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成为女性专属的游乐场。然而在这种性别思考的过程中男性是不应当缺席的,所以该节对几位男性进行了有关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访谈,借以探究他们对这个题材可能产生的态度。同时也分析了在男性生育题材中男性视角隐匿的成因。
在对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背景、文本特征和创作群体进行了分析之后,第四章则从宏观上对不同文化中的男性生育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用以加深对于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的理解。该章第一部分是不同文化圈中的男性生育题材作品对比。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中文、日语、英语这三者的男性生育文学有一定的差异,从大方面来说明显男性生育文学在英语文学中的接受度最高,而男性生育题材的网络文学也主要是从国外传到国内的,同时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变体也成了很有价值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则是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与不同艺术门类中的男性生育题材作品对比。早在网络文学之前,男性生育题材就已经出现在大众文化的视野之内。其中尤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为甚,除此之外在绘画和游戏领域也有很多的展现,而它们也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其中既有与男性生育网络文学存在差异性的一面,也有相类似的一面。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男性生育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存在于幻想之中的题材了,它已经切实地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男性生育作为连接女性生存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题材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尽管其中还存在女性主义理论缺失等缺点,但是相信在女性主义理论逐渐普及的现在其创作会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生育题材走进大众的视野,走进现实生活。
[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 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3]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4] 参见[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5] Michele Barrett,Women's Oppression Today:Problems in Marxist Feminist Analysis,London:Verso,1980,p.27.转引自[英]斯图亚特·西姆《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吕增奎、陈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页。
[6] 参见[美]Nancy J.Chodorow《母职的再生产:心理分析与性别社会学》,张君玫译,群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许苗苗:《性别视野中的网络文学》,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8] 王黎:《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倾向》,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9] 童彩华:《社会空间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萱:《网络女性言情小说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1] 宋玉霞:《网络女性小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2年。
[12] 焦雯:《女性文学网的文化研究——以晋江原创网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3] 崔玉玲:《当代青年女性在网络中的精神诉求——以女性穿越小说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年。
[14] 莫翠:《从穿越小说中女主“万能”形象塑造来看当今女性的期待》,《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8期。
[15] 唐晴川、李珏君:《论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的叙事特征——以盛大公司旗下红袖添香网站为例》,《小说评论》2011年第6期。
[16] 叶晓庆:《女性网络文学写作的倾向及其发展策略》,《写作(上旬刊)》2015年第11期。
[17] 宁可:《中国耽美小说中的男性同社会关系与男性气质》,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4年。
[18] 杨玲、徐艳蕊:《文化治理与社群自治——以网络耽美社群为例》,《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3期。
[19] 张博:《父权的偷换——论耽美小说的女性阉割情结》,《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9期。
[20] 李莹莹:《“生育”母题的影像再现——〈弗兰肯斯坦〉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0年。
[21] 马云:《男性叙事话语中的孕妇情境——铁凝小说〈孕妇和牛〉引起的话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22] 黎杨全:《“女扮男装”:网络文学中的女权意识及其悖论》,《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23] 朱丽丽、赵婷婷:《想象的政治:“耽美”迷群体的文本书写与性别实践》,《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24] 郑熙青:《Alpha Beta Omega的性别政治——网络粉丝耽美写作中女性的自我探索与反思》,《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1期。
[25] Sugimoto Jessica,“MPREG,the Male Body as Pregnant in Female Homoerotic Fiction”,Journal of Kyoto Seika University,No.34,2008.
[26] [意]ロベルト·ザッペーリ:《妊娠した男—男·女·権力—》,大黑俊二等译,青山出版社1995年版。
[27] [美]David D.Gilmore:《厌女现象》,何雯琪译,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