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0:31:11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层次著作”中文书系编委会
试析“朱德发现象”
前言
独奏的回声
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一
二
三
五四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史胆·史识·史才
理论开拓与现象研究的深度契合
整合·还原·沉潜·思变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术灵魂的又一次探险
在主体思维空间的开拓中锐意创新
新文学史学建构中的主体思维研究
建构“现代中国文学”的大学科新体系
一 以“现代中国”国家观念为基础,建构“现代中国文学”的宏大体系
二 以现代“人学”“人的文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
三 以自己的现代人的文学价值标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转变为现代文学的“三部曲”说
四 以世界性现代性现代化民族性民族化等理论为基础寻找到新体系的制导性传统——现代中国文学的世界化(现代化)与民族化相互变奏的规律
五 以现代“结构”理论、“主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建构“新文学流派学”的设想
六 以现代文艺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论述了鲁迅、茅盾的主体意识与创作文本的现代性
建构“文学史学”三维评判坐标
再造与重建:榛楛大泽与沧海滉漾里的史性、理性、人性的新开拓
一 史性眼光的创造性调整
二 理性精神的创造性探索
三 人性意识的深切人文关怀
立序求新 重在述怀
《朱德发序评集》解读
现代文学史书写理论的新收获
现代文学史学研究的新跨越
《朱德发文集》:脑力劳模“体大思精”的结晶
朱德发先生《现代中国文学新探》读后
耄耋仍挥如椽笔,元气犹似“新青年”
评《为大中华 造新文学——胡适与现代文化暨白话文学》
合奏的弦音
茅盾研究的新收获
文学形态、文学主题与文学的历史
疏通三千年爱河的成功尝试
整合网取 透发新声
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
挑战“困惑”
“文学史学”的拓荒之作
读《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
思维之力 生命之美
交响的魅力
新观念 新体例 新方法
简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审美与历史的统一
走向自身的创新与突破
新的建构·新的拓展·新的突破
四
新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研讨会综述
面向新世纪的教学改革成果
对文学史另一种书写路径的成功探索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
一 现代文学史的知识生产谱系
二 “重写文学史”的悖论和“终结”
三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的新启蒙史观
四 余论
学术承传与重构
附录
朱德发小传
朱德发著作编年
1975年
1979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